第325章筹建议事院(2/3)
作品:《倾国红颜:大燕女皇》不肯罢手,趋前再问道:“既然只是早晚间的事,葛大人为何不通融通融且说与大伙儿知晓,心中也好有个底儿。”
葛新横了说话之人一眼,淡然道:“朝廷之事,自有朝廷的章程,若是咱们这些六部要员先破了例,今后办事,还拿什么去约束下属”
众人听了无话,只得讪笑两声散去。
葛新抄着手,却未回吏部衙署,而是取道集贤馆。
因着新帝登基,接连颁布数道诏书,在各州各郡广纳人材,所以空荡荡的集贤馆再度变得热闹,葛新既名声在外,又迁了吏部尚书一职,在众士子们心中的威望空前高涨,远远见着他来了,众士子纷纷规规矩矩地坐回位置上,一个个后背挺得笔直。
葛新踱着方步,走上讲台,轻轻咳嗽一声,目光从台下一张张热切的脸庞上扫过有消息灵通者,早已探得朝廷选任院臣书办一事。
这院臣书办,虽听上去不过一跑腿打杂的,但人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都知晓要是做了院臣书办,将来就算不能直接升任院臣,至少也会迁任六部各要职,于仕途可谓是大大有利,更有那真正胸怀抱负者,觉得在集贤馆研读经典完全是浪费时间,不若直接进入官场“实习”,争取习得更多经世济民之道,为国为家作一番事业。
葛新也曾年轻过,对他们的心思自然一眼看得透透的对于士子们积极用世的心态,他向来是嘉许的,但更清楚他们当中,注定有很多人会被淘汰,难以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权利的斗争是复杂而残酷的。
天下的局势也并非一成不变,只有那些能够抓住机会相时而动,并且经受得住各方压力的年轻人,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栋梁之材”。
今日这济济一堂,又有几人,能够明白这样深刻的道理呢
“葛讲学,葛讲学。”
见他久久不作声,士子们不由有些灼急起来,纷纷伸长脖子。
葛新一摆手,整个厅室顿时安静下来。
“朝廷有令,在年轻的士子及官员中,挑选八名院臣书办,随议事院四位院臣经理国事。”
众士子静静地听着,眼中却都闪烁着兴奋而热切的光。
“本官决定,在六部年轻官员中挑选四名,在集贤馆众士子中挑选四名若有意于此的,请起立。”
唰
满室百名余士子,像雨后春笋般齐刷刷地站起。
“众位士子请坐。”葛新抬起右手,轻轻往下一摁,示意众士子落座,微微叹了口气,“大伙儿的心情本官理解,可是这书办的名额只有四个,看来,唯有来一场策试,从中选拔出最优异者,荐入议事院,你们觉得呢”
“谨遵讲学之命。”众士子齐齐拱手。
“嗯,”葛讲学满意地点点头,又负着手在台上来来回回走动着,“既如此,本官给你们七日时间,好好温书,等七日之后”
“何须七日”底下一名士子高声叫道,“我等饱读诗书多年,为的便是济世安邦,大人就算即刻出题,我等也能答得出来”
葛新闻言,收住脚步,眸光一厉,朝说话之人看去,但见是一个二十来岁,身着蓝色斜领锦袍的年轻人,眉宇之间满溢着傲气。
试想当年,自谓满腹经纶的葛新,也曾年少风发过,得意洋洋颐指气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性子越来越内敛,对这样的“意气”却变得有些反感了。
历练宦海愈久,他便愈清楚,“意气”二字,可以用来为文,但断断不能用在“做人”、“做官”,尤其“做事”上,轻则毁己,重则覆国,从前的单陇义便是个极好的例子。
只是
只是对于这些年轻士子的心态,他也非常清楚,知道他们若不多吃几个大亏,是不会明白何谓“世道”二字的。
或许这次策试,便是一个不错的机会。
想清楚这一层,葛新回到讲台上站定,下颔微微抬起:“好吧,便依你们所求”
台下顿时一片欢呼
“听着,”葛新一敲铜戒尺,“今日之策题,就两个字。”
“两个字”众士子们不由一愣自来经学典籍繁多,数不胜数,为何策题只两个字
“哪两个字”也有士子跃跃欲试地喊道。
“做人。”
葛新板着脸,掷地有声。
台下顿时一片静寂。
这,这是策论有士子差点再次喊出声来,可是看着葛新脸上一派毫无商量余地的表情,顿时收起满腹疑虑,开始垂头构思文章。
“限时一个时辰。”交代完毕,葛新走到旁边的椅子上坐下,目光炯炯地看住自己的弟子们。
众士子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冥思苦想,也有的铺排开笔墨纸砚,开始奋笔疾书。
其实,葛新出这个题目,确实是有感而发年轻的士子们大多饱读诗书,却缺少历练,做事喜欢想当然,然而当他们进入真正的官场,发现一切并不如自己所想时,要么会丧失当初的斗志,要么会被一些不良风气所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倾国红颜:大燕女皇 最新章节第325章筹建议事院,网址:https://www.xbqg9.net/1/1358/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