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门宦相争起兵燹(2/3)

作品:《乾隆四十八年



狗屁的“伺机”!乾隆一眼就看出来李侍尧是不敢西进,陕西绿营已经被打怕了!

这下众人可真麻爪了,没想到几百人的杀官造反居然发展到了如此地步。眼下军机处归永琰掌纛儿,可这位手里就没什么能人。于是他只好向乾隆提议,调福康安赴陕西平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福康安在盛京呆了半个月后病情稍缓,太医说可以乘轿了,他马上就匆匆上路了。一路上他只是沉默不语,任谁劝解也不管用。福康安打定主意,回京后立刻上折子谢罪,回府闭门听参,等待皇帝发落。

谁知刚从崇文门进城,便遇到了传旨的大内侍卫,乾隆命他马上去圆明园陛见。

福康安进了勤政殿后,“噗通”一下就直接跪倒,嗓音嘶哑的叫了声“主子”,随即就泪如雨下。

“奴才给主子丢人了!若不是主子召唤,奴才回家便找根绳子,直接吊死给主子谢罪!奴才对不起您,对不起海公……”

永琰和和珅都在,他们一看福康安这个架势,都愣住了。往日那个意气风发、目中无人的世家贵胄哪去了?

乾隆木讷着脸,一言不发的看着阶下的福康安。

过了一会,猛然反应过来的永琰才开口说道:“你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福康安哭声小了些,一脸病容的抬头道:“十五爷说的是,奴才这样的败军之将,实在没脸见活着!”

乾隆和永琰、和珅三人互相看了看。永琰会意,开口道:“你在吉林和盛京的折子皇上已经看了。虽然鄂人的船炮犀利,但你骄纵失察之罪是逃不掉的!国家损失一员上将,如失柱石。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奴才没有旁的心思,只想再去吉林,找寻海公遗体。鄂人枪炮之威,奴才闻所未闻!只求他日王师北上剿贼,奴才愿为先锋!”

三人一听福康安居然这么说,都不知说什么好。过了好一会,乾隆开口了:“吉林的事先放一放。甘肃的事你怎么看?”

福康安沉吟片刻,说道:“奴才以为。甘肃回匪,有马阿不都、马之元、沙之玉、马世雄四人,都是掌教头目,更有小头人四名。新教匪徒竟有三掌教、数名头目,可见哲赫忍耶教掌教内,已有等第层次。是其蓄谋已久,必非朝夕所能猝合。”

哲赫忍耶派,乾隆三十九年(1774)由甘肃阶州人马明心创立。此人九岁时随叔父前往麦加朝觐,途经也门时,与叔父失散,后被苏菲教团中的沙孜林耶道堂收为门徒,习经修道十余年。乾隆九年,马明心回到甘肃,创立哲赫忍耶派。

三年前作乱身死的苏四十三和现在的田五,都是马明心的弟子。

在后世的历史资料上,关于“田五之乱”的解释,是说田五作为马明心的弟子,要为师尊报仇。问题是当年马明心被官府抓走的时候,已有遗命劝告信众,不要与朝廷对抗,不得起事。而且二代教主穆宪章也不同意田五起事。

所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从哲赫忍耶派的源头苏菲派说起。

原始的苏菲派最早出现于七世纪末的倭玛亚王朝--也就是中国史书上的“白衣大食”时代,到了八世纪中期才正式确立。这个教派的产生与其说是创立新教,不如说是一场由底层民众发起的宗教革新运动。

当时倭玛亚王朝的贵族们骄奢淫逸,社会贫富悬殊,哈里发也忙于发动对外战争,拳打中亚,脚踢欧洲。底层的民众认为上层堕落了,背离了真主。于是,倡导苦修和禁欲的苏菲派就这样出现了。

之所以叫“苏菲”,是因为这个教派的信徒都穿羊毛衣;而在阿拉伯语里,羊毛就叫“苏菲”。

苏菲派从一开始就被统治者打成异端,受到了残酷镇压;因为它既不属于逊尼,也不属于什叶。到了公元750年,波斯化的阿拔斯王朝--也就是黑衣大食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叙利亚神秘主义兴起,苏菲派从此也走向神秘主义。

到了九世纪中叶,苏菲派大师哈拉智提出了泛神论,惹恼了其他所有派别,被整个阿拉伯世界定为异端。要知道伊斯兰教尊奉的是一神教,泛神论属于绝对的悖逆!

从那时开始,苏菲派实行秘密社团制,教派内实行长老传道,一对一秘传。

公元十世纪,阿拔斯王朝衰落,到了公元11世纪,权威教义学家、哲学家、法学家、教育家、正统苏菲主义的集大成者安萨里重新构建了伊斯兰教的理论体系,也把异端苏菲派纳入了正统派。

解了封印的苏菲派开始急速崛起,并在十世纪末的时候,传入了新疆地区。元代史料《元典章》里提到的“迭里威士”(波斯语,苦修者),就是这些人。

实际上在马明心创教前,甘肃地区已经有了被称为“门宦”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四十八年 最新章节第一百四十七章 门宦相争起兵燹,网址:https://www.xbqg9.net/1/189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