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零章 原来是他(1/2)
作品:《三国之四世三公》黄巾起义军主力被镇压后,统治阶级生内讧,在此期间,冀州黑山等地农民纷纷起义,用各种名号组织起来。说过,公孙瓒入侵冀州之时,与一名黑袍人勾结。原来,那个黑袍人就是李儒。
李儒呆在董卓身边那么久了,清楚的知道天下已经被董卓搞得乌烟瘴气,所以,李儒也知道天下必然会大乱,各方势力也会趁势崛起。因此,李儒便决定找一个势力联合,慢慢图谋天下。而李儒之前之所以会选择公孙瓒,并不是因为公孙瓒的能力有多强,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公孙瓒的能力不是很强,他才选择的公孙瓒。这样,他以后才会有机会。
当时在选择势力之前,李儒也经过仔细的考虑。
相对而言,曹操这样的枭雄李儒根本不敢去跟人家玩心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死无葬身之地了;而除了曹操之外,还有江东的孙坚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奈何孙坚也只是比曹操差一些,李儒也担心自己的算盘敲不响也没有找上孙坚。其余各势力,诸如袁术、陶谦等能力太弱,争夺天下的机会太渺茫,李儒连考虑都不用考虑;而袁绍的势力虽然是最为强盛的一个,但是,袁绍这家伙重名声,他李儒没有报上自己的真名是个无名之辈,袁绍看不上他。但是,他要是报出自己的真名,又怕袁绍直接就把他咔擦了。经过仔细的分析之后,李儒选择了个人能力不是很强,但是,势力却是不弱的公孙瓒。
只是,让李儒没有预料到的是,他还没有先有动作,公孙瓒就先把他给解决了,还把他好不容易就积攒下来的力量给没收了。经过公孙瓒之事,李儒也算是现,自己不是当霸主的料,便想着还是安心的当他的谋士就行了。
难道他看上了张白骑,想要辅佐张白骑去争霸天下?
那是自然不可能的事,在董卓身边跟了那么久,李儒又哪里会花费精力去帮张白骑从头开始。之所以投到张白骑麾下,只不过是想借张白骑为跳板,让自己能够更好的晋升罢了!至于人选,李儒心中也已经有了决定。
且将镜头拉回张白骑和马腾、韩遂之间的战斗,双方因为各自的原因,一开战便是打的激烈无比。
在马腾和韩遂的大军经过扶风一处山谷之时,张白骑等几支起义军的联军便展开了攻击。无数的石头、滚木被起义军从山上扔了下来,方经历过与李傕和郭汜的战斗,马腾和韩遂的兵马可谓是身心俱疲,再加上他们战败,士气也是相当低落。被张白骑的兵马这么一偷袭,瞬间便死伤了数以千计的士兵。
“混账,简直是找死,竟然敢找本将军的茬!”
马腾看着山上起义军亮出的旗号,一脸的怒火。马腾身长侯,拥兵十余万,进军包围陇西。四月,凉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讨伐韩遂。陇西太守李相如、酒泉太守黄衍反,与韩遂连和,耿鄙为别驾所杀。汉阳人王国,自称合众将军,都与韩遂联合,进而包围汉阳,汉阳太守傅燮战死。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拥兵反叛,韩遂等共推王国为主,攻掠三辅地区。中平六年二月,王国围陈仓已八十余日,但因城池坚固,一直无法攻破。皇甫嵩趁机率军追击,大获全胜,斩一万多级。韩遂等人共同废掉王国,胁迫前任信都县令、凉州名士阎忠担任领,统率各部。阎忠愤恨病死,韩遂等人逐渐争权夺利,继而互相攻杀,于是势力逐渐衰弱。
韩遂的第二次反叛,还是以失败告终。
第三次反叛,也就是这一次。虽然说李傕和郭汜是董卓余孽,但是,朝廷掌控在他们手中,对于韩遂的行为,史书上自然是把韩遂的行为当做叛逆来记载。
建安十六年三月,曹操派钟繇讨张鲁。让夏侯渊等率军出河东与钟繇合兵。而马等九部意图反叛,推举韩遂为都督。韩遂当时刚讨平张猛回师,马便劝韩遂一同起兵。阎行劝谏韩遂,不想让他与马联合。韩遂不听,于是向东至华阴。韩遂等人的军队十万,进军至潼关。九月,曹操采取贾诩的计策,离间联军。当时,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曹操与韩遂本来是老朋友,于是,他们两人来到阵前,马头相交,在一起说了很长时间,没有说到军事,只是谈论京都的往事与老朋友们,高兴时拍手欢笑。当时,马等部队中的关中人与胡人都来围观,前后重重叠叠,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是想来看曹操吗?我也是一个人,并没有四只眼两张嘴,只是智谋多一些罢了。”会面结束后,马等人问韩遂说:“曹操说了些什么?”韩遂说:“没有说什么。”马等有了疑心。另一天,曹操又给韩遂写了一封信,信中圈改涂抹了许多地方,好象是韩遂所改的,马等更加怀疑韩遂。曹操于是与马等约定日期,进行会战。曹操先派轻装部队进行挑战,与马等大战多时,才派遣精锐骑兵进行夹击,大破马等,斩杀成宜、李堪等。韩遂、马逃奔凉州。
第四次反叛,韩遂又败了。当然,史书上记载韩遂和马产生间隙,韩遂然后投降曹操对抗马,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回事。韩遂逃回凉州之后,依然当他的山大王。
建安十七年,韩遂又反叛了。当然,这一次的反叛并非是韩遂主动,而是曹操要解决韩遂这个祸害,平定西北地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最新章节第五七零章 原来是他,网址:https://www.xbqg9.net/12/12433/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