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三章 静观其变(2/3)
作品:《三国之四世三公》。若是让天下人将主公看成是不仁不义之辈,于主公大业又有何助,相比起主公的声名,区区幽州之地,让给袁常又有何妨?”
袁绍最是喜欢名声,熟悉袁绍的人都知道。所以,郭图这一番话下来,可以说是完全说进了袁绍的心中,田丰即便想要反驳,怕是袁绍也不会答应。因为田丰是站在袁绍利益的角度来考虑,对于更看重名声的袁绍而言,却是显得更落下乘了。
“公则所言甚是,幽州交由六弟来治理,其治下亦是井井有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百姓安居乐业,吾若是无端夺其领土,必为天下人所不耻,此非吾之所愿。再则,有六弟把守幽州,亦可抵御北方异族,令吾治下免去异族侵扰之苦。若是取回幽州,还需花费心思防守边境,于大业并无益处。”
袁绍一句话便奠定了对待袁常的战略方针,田丰虽然不满,却也无可奈何。况且,田丰只是觉得袁常掌控幽州在袁绍的后方对于发展会有些不利,却并不觉得有多大的阻碍。因此,田丰也就没有继续劝说了。
“如今,长安城内李傕、郭汜二人相争,陛下遭受二人困苦,诸位以为当如何?”
田丰闻言,上前建议到:“主公,如今陛下受此二贼挟制,令难出长安城,主公当挥师长安,救陛下于水火。届时,主公便可以勤王之功,掌控大势,指令诸侯。”
“主公,属下以为不可!”
还是郭图站出来反对,无视田丰的怒色,不紧不慢的说道:“主公,若是迎回陛下,倘若陛下让主公将兵权交出,主公届时是答应还是反对?若是答应,那主公届时也只是能当一个富家翁,惶惶不可终日倘若主公不答应,那便会被天下人所不耻,认为主公乃是不忠不孝之辈。迎回陛下,于主公大业并无良助,既然如此,何不静观其变,待时而动。”
“嗯,甚善!”
……
兖州东郡
“嗯,袁常竟是兴兵高句丽,吾之所愿矣!”
听到探子报来的消息,曹操一脸感慨之色,兴兵异族,征伐塞外,可以说是曹操心中的志愿。如今听闻袁常已经在这么做了,曹操自然是悠然神往。然而,如今占据兖州的曹操却是对塞外异族有心无力。北边有冀州袁绍虎视眈眈,东面有徐州大耳贼卧榻之虎。至于西面的长安李傕和郭汜二人,疥癣之患,不足为惧南方豫州袁术,鼠目寸光之辈,曹操更是不会在乎。至于说看不起袁绍,其实都是那些书写历史的人在扯淡罢了。
袁绍凭借着家庭背景,年少为郎,袁绍不到二十岁已出任濮阳县长,有清正能干的名声。后来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在董卓祸害天下的时候,与董卓对立,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而当时的曹操只不过是一个末流诸侯,刘备更是没被袁绍放在眼里,这就是地位所带来的差距。而且袁绍自带“王霸”之气,早期麾下武有鞠义、颜良、文丑、张郃、高览等,文有田丰、许攸、审配、逢纪、沮授等带甲之兵数十万,而且治下百姓安居乐业,天下诸侯之首名副其实。单从实力来说,曹操又哪里来的资本看不起袁绍?只不过,在后期袁绍开始堕落了。或者说,这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在年迈之后都开始堕落,鲜有例外的,也许,是年纪大了,脑子不清楚,开始昏庸了。
曹操占据兖州,境内还有不少的黄巾势力,还等着曹操来清理。所以,如今曹操尚且自顾不暇,又哪里有心思去征伐塞外异族,只能想象罢了。至于袁常征伐高句丽,曹操大致明白袁常的心思,作为乱世的枭雄,曹操的眼光还是有的,他早看出袁常是个有野心的人。如今扫荡高句丽,威慑周边异族,解除了幽州边境的威胁。到时一旦中原有所变动,袁常便可安稳出兵南下,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说是毫无后顾之忧。
感慨只是瞬间,很快曹操便恢复过来,脸上展露出坚毅之色,凌厉道:“如今兖州境内黄巾余孽已经平定十之七八,余者若可招降便招降,若是不愿降,尽数击之,我们不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在这些贼寇身上。听闻长安城内李傕和郭汜二贼相争,诸位以为如何?”
作为曹操的首席谋士,戏志才率先道:“主公,李傕和郭汜二贼不过莽夫耳,不足为惧。然则,其麾下兵马乃是能征善战的西凉兵,以主攻威势自然无惧,可胜之。然而,如今天下大势不明,主公若是与此二贼相争,损失过多,对之后的发展不利。故此,属下以为,当先静观二贼相争,待时机出现,主公便可兴兵除此二贼,迎回陛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可助主公大业。”
“军师所言甚善!”
“属下等以为可行!”
“哈哈,军师所言甚合我意。我曹操有军师相助,又何愁天下不可得。”曹操朗声大笑,枭雄姿态尽显无疑。
……
桢安城,城守府内,袁常召集麾下以及五国联军将领聚集议事。
“诸位,今日休整一日,明日大军便出兵丸都,不知可有何良策?”袁常平静的目光扫了一圈,淡声问道。
“幽州牧,如今高句丽已经是被我等打的心惊胆战,明日只需大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国之四世三公 最新章节第六三三章 静观其变,网址:https://www.xbqg9.net/12/12433/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