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大变局(1/4)

作品:《从黄巾小兵开始

“大同。”

朝堂上,如今除了一早跟随楚歌起兵的马忠等人,还有一路被迫降的世家之人。

后面的世家人员一开始无论如何,都想不到大同军会有今天的成就。

虽然归降了大同军,可每每想到大同两字,都心有阴影。

看到一众人的神色,贾诩出列道:“不如叫大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主公字天行,替天行人道,正当其位。”

贾诩做事的准则向来是,用最小的成本做最大的事。

大同有革鼎世家之意,会让天下世家不自觉地心生抵触,革鼎之事可以做,却是不用时刻宣之于口,图招人恨。

贾诩话落,就有人认同:“好,大乾这国号好,乾字暗合易道,主公再造乾坤,再适合不过。”

大乾。

乾帝。

大乾王朝。

大乾帝国。

楚歌在心中默念了几遍,念着也觉得蛮顺口。

见大部分人都点头同意,楚歌笑道:“既然诸位没有意见,那么国号就叫做‘大乾’吧。”

定下国号后,还要定年号。

一众人又开始引经据典,展开讨论。

建康、建元、建安、太始、民始、兴平、小康……

各种年号,以及年号代表的寓意让楚歌听着头大。

想到自己有无尽的生命,要是每隔十来年就要想个年号出来。

另外大乾的年号还要和其他各国时间对接,想想就麻烦。

一念及此,楚歌当即打断众人道:“年号不必多想,我大乾当与世独立,自建国起为大乾元年,之后以此类推,800年后,年号当为大乾800年。”

“这?”

在场的人,除了贾诩和李儒知道楚歌的意思,其他人却是一头雾水。

不过众人见楚歌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反对。

国号和年号的问题确定后。

众人又开始商讨起内外制度。

楚歌本着拿来就用的态度,开口道:“天下无有万事不移之法,我欲设立三院六部制,之后在此基础上修整。”

张松道“主公,何为三院六部制。”

楚歌道:“三院为中书院、科学院、监察院;六部为兵部、吏部、刑部、户部、工部、礼部。”

说完,楚歌又耐心给众人解释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中书院为秉承君主意旨,是掌管机要和发布皇帝诏书以及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

简单来说就是他的传声筒,需要一个听话忠心的人掌控。

科学院主研发。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楚歌时刻谨记。

监察院监察百官、巡视天下,有监察权,无擒拿权。

楚歌不想监察院发展成锦衣卫那样拥有先斩后奏的暴力机关,在一开始就给它制定了红线。

至于其他的六部职责,和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六部职责基本一致。

兵部:掌武将选用、兵籍、军械、军令等。

吏部:掌管官吏的任免、考察、升降、调动等事务。

刑部:掌管法律,刑狱事务。

户部:掌土地、户籍、赋税、财政收支等。

工部:掌管山泽、屯田、工匠、水利、交通、各项工程等。

礼部:掌管国家典章法度、祭祀学校、接待外宾等。

暂时定下这样的制定,相对来说就已经足够,反正他时刻在位。

国家发展中,觉得哪种制度不好了,就可以更换。

觉得哪种制度落后了,也可以让它与时俱进,进化就是。

听完楚歌细致的解说,贾诩出列赞叹道:“主公天纵奇才,三院六部囊括天下事务,条理分明,此法必将行诸天下,使我大乾日益昌盛。”

“主公大才,大乾永益。”

贾诩话落,堂上众人也纷纷跟着拍起马屁,只恨自己没抢先。

制度定下后,进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封赏。

建国称帝,自然需要大封群臣,各部也需要官员就位。

众人低着头,等楚歌开口。

对此,楚歌也早有准备,其实不过是把大同军各部门的领导换个称法罢了。

贾诩、李儒变成监察院正副院长。

张松成了第一任的中书令。

科学院楚歌其实属意庞统,可谁叫小屁孩还小,就算有这个才能也无法服众,想到秦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黄巾小兵开始 最新章节第七十三章 大变局,网址:https://www.xbqg9.net/14/145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