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节 保幕和倒幕(4/4)
作品:《威龙中华》并不完全满意。
日本访华使团的人物许多是公武合体派人物他们渴望借助中国的力量使日本强大起来实际上在他们看来中国之行的目的基本是达到了。他们看到了中国的强盛之势和中国签订了条约从中国那里得到了大批军事援助。可是李健指定所有军事物资由使团副团长岩苍具视统一接收并明确表示所有援助均得益于幕府。这让支持天皇的小松亲王大为不满。很明显李健偏帮幕府将军和支持幕府的公武合体派。而尊王攘夷派的西乡隆盛就更加不满意了。这意味着倒幕派将得不到一点好处。这原本正是李健向要达到的目的。然而他对形势的估计出现了错误。回到日本后岩苍具视有感于中国的展历程政治倾向于倒幕派他开始频繁接触尊王攘夷派人物。因而倒幕派也获得了大批军事物资。从另外一方面讲李健间接促使日本公武派中的激进派和倒幕派的和解与联合。
自井伊直弼在纪州派的支持在做了幕府大老之后采取强硬手段对付倒幕派以及公武合体派。拥立德川庆福做了第十四代幕府将军。狠狠打击了拥立德川庆喜的一桥派。很多人下野流放甚至被处死。这就是所谓的安政大狱。
可是186年井伊直弼被暗杀之后。倒幕派以及公武合体派重新得势。长州藩再次成为倒幕派的据点。
一开始公武合体派掌握了幕府实权越前福井藩藩主松平庆永担任政事总裁。(因为福井藩是亲藩按惯例藩主不能担任大老。所以改为政事总裁。)然而尊王攘夷派联络了三条实美等尊攘派公卿进驻京都。一时间京都纷乱复杂血腥暴力起来尊攘派天诛组到处暗杀进行天诛行动公武派与尊攘派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终于在小松亲王访问中国的时候(186年)公武合体派在京都动政变将尊攘派驱逐。孝明天皇公开说:“公武合体携手治国。”表明支持公武派。
松平庆永在他的政治顾问横井小楠的帮助下提出全面开放日本学习欧美以及中国实行政治改革提出“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口号主张改造幕府以达到幕府与各藩联合。在松平庆永的推动下有各藩参加的参与议会召开会议的焦点便是开港(对外开放港口)问题。
但是幕府将军和内部保守势力反对开港政策幕府和雄藩意见对立公武合体派出现内斗松平庆永等主张开港的公卿下野尊攘派得以卷土重来。幕府却越来越不得人心衰败之势无可挽回。尊攘派中有远见的人放弃了单纯的攘外思想主张推翻幕府开放和改革。这种思想和公武派不谋而合两派越走越近。岩苍具视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渐渐改变了他的政治主张。
此时英法积极介入日本要求日本脱离中国支持对中国的战争。至此日本内部分成两派一派支持中国要求按照《中日上海条约》抵制英法一派则支持英法要求和中国作战。可笑的是李健支持的公武合体派大多支持英法。特别是访中的公武派他们和李健接触后深感中国必将成为日本的威胁积极希望能和欧洲列强联合增强国力抵抗中国。尊攘派本就是借助攘夷来达到推翻幕府的目的如今李健支持幕府一表无疑他们自然记恨。所以大多数尊攘派持反对中国的态度。支持中国的只有幕府将军以及保守派。
主张开放的松平庆永等公卿下野保守派控制了幕府加上英法俄的势力大肆侵入日本引起日本人的反弹攘夷不可避免的再次爆。
月的时候长州藩保守派连续在长州藩炮击港口内的英法军舰攘夷派天诛组四处斩杀外国人。甚至放火焚烧了英国商馆。英法俄为了更好的对中国作战决定联合打击长州藩保守派势力。
于是长州藩和英法俄正式开战日本全国再次掀起攘夷**。
可是长州藩的实力终究无法抵抗坚船利炮。很快在英法俄的联合打击下长州藩被迫投降。长州藩藩主毛利迫于内外压力只能向英法俄妥协。处死了几名攘夷派家老。派奇兵队领导人高杉晋作和英法俄和谈承诺放弃攘夷对英法俄全面开放长州藩的港口。
港口刚刚开放便生了英国水兵上岸观光调戏妇女的事情还和长州藩的兵士生冲突双方大打出手结果是英兵寡不敌众丢了11条人命。英国人当然是大怒认为应该好好教训一下日本人对长州藩出了最后通牒。长州藩只有陪上笑脸息事宁人对英国惩凶的要求满口答应说凶犯已逮捕请英国人派代表到光明寺共同处置。英国人以为是要把人犯移交给自己不想到了光明寺一看竟是藩兵一字排开一个接一个的切腹场面。切腹的藩兵神色不改甚至剖开腹肚之后掏出肠子掷向英国代表英国人哪里见过这个世面数人当众呕吐不已。处置到第11人英国人神经濒临崩溃连连摆手说不用继续了随即掩面而逃余下的9个藩兵因此保住性命。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日本人已经完全屈服了。
在英法俄的打击诱惑之下日本各派逐渐倒向英法俄公武派开始分化一些重要人物频繁联络尊攘派本来相互仇视的两派开始和解准备共同推翻幕府。英法俄对这种局面的出现自然乐见其成表示愿意尽力帮助。
至此日本政局内忧外患错综复杂的局面逐渐分化成旗帜鲜明地两派保幕派和倒幕派。
本章已完成! 威龙中华 最新章节第十七节 保幕和倒幕,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07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