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北伐军连战连捷 吴佩孚武昌残喘(2/6)
作品:《百年史话中华演义》顾了。
所以,朱培德、鲁涤平等人认为:“吴佩孚虽然丢了湖南,但元气未伤;南口战事将结,吴佩孚必会调兵南下,在湖北严密布防;故而,攻打湖北胜负难测。而孙传芳在江西尚无重兵疏于防范,易于攻取;所以,应先攻打江西。”
然而,唐生智和李宗仁却持异议。
俩人皆认为:“若是攻打江西,则会逼迫尚在观望中的孙传芳也投入重兵与我抗衡;而吴佩孚丢失湖南后定不会甘心,一旦我与孙传芳开战,吴佩孚必不会坐视而趁机反扑;如此,我军势必要两面作战腹背受敌,此恐于我大不利故不可取。而若攻打湖北,孙传芳必定仍会坐视观望;吴佩孚虽将从南口脱身,但其‘援湘军’已在湖南受挫而军心被撼;且吴佩孚从直隶撤军南下有待时日,我军正可趁士气大盛之时乘胜追击;即使吴佩孚回师南下,也可趁其立足未稳而击溃。而叶开鑫与‘援湘军’在湘北布下的汨罗江防线,仅有几个败军之师驻守不足挂齿,必能一击即破;故而,应先打湖北,方为上策。”
唐生智和李宗仁俩人的主张与“加伦将军”的“先取两湖,各个击破”策略相符,蒋介石权衡再三后也就采纳了;最后决定“乘吴佩孚的主力还来不及南下、湖北兵力薄弱之机,立即突破汨罗江防线进军湖北”。
为此,蒋介石做出部署“以第四军、第七军、第八军为右翼军,先取岳州、平江,后入鄂南直取武昌”。
且因,此时,“川、鄂”边防军总司令兼长江上游总司令卢金山在鄂西驻有五个师,为将其牵制在鄂西而使吴佩孚孤立无援。
蒋介石又以“川、黔联军”为“左翼军”,由袁祖铭任“左翼军”总指挥,《命》其“率第九军、第十军等部先袭取常德”;然后,进入鄂西“攻打宜昌、荆门”,以牵制卢金山部而利于“北伐军”在鄂南突破。
且此前,时任“川、黔联军”、“川、黔”边防总指挥吕超见广东“国民政府”兴兵北伐了,也欲率部出川参与“北伐”;然因,其部属将领不从,遂只身到广州参加“北伐”。
于是,蒋介石就《任命》其为“国民革命军左翼军”党代表,赴湘西督师。
同时,蒋介石《命》第一军与第六军驻在浏阳;并将朱培德的第三军调至湘东,接防第四军驻于醴陵、攸县一线。
此举一则是为了防备“赣军”犯湘以掩护“北伐军”顺利入鄂,再则也是为下一轮准备对孙传芳发动进攻而事先布局。
部署定后,“北伐右翼军”又兵分三路向汨罗江防线发起攻击;由第四军攻打平江,第七军攻打汨罗,第八军攻打岳州。
八月十九日凌晨,第四军对平江发起进攻,史称“汨罗江战役”打响了。
攻打平江的先头部队是叶挺的**团与第四军十二师三十六团团长黄琪翔所部,而驻守平江的是“援湘军”董政国的部将“直军”第九师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兼平江防御司令陆潭。
虽然,驻守平江的“援湘军”足有六个团,兵力上占有优势;然而,“北伐军”士气高昂,经过一天的浴血奋战,叶挺与黄琪翔两个团的“北伐军”竟然击败了三倍于己的“援湘军”。
“援湘军”死伤惨重,连平江防御司令陆潭也被击毙了;而“北伐军”仅伤亡了一百七十余人,却俘敌一千五百余,并缴获了大量辎重。
这一仗,“援湘军”非但丢失了平江,汨罗江防线被突破了一个口子;还大挫了“援湘军”的士气,董政国部顿时军心大乱,随后就节节败退了。
“北伐军”则乘胜追击,又连取了梅仙、大洲、南江等地。
董政国无法阻挡“北伐军”的攻势,干脆率残部逃往湖北咸宁去了。
与此同时,李宗仁的第七军也击溃了驻守汨罗的“援湘军”宋大霈部,攻占了汨罗、新市、浯口等地。
宋大霈被击溃后,也退往湖北咸宁去了。
宋大霈与董政国败走后,“直军”第七师师长王都庆见汨罗江防线已被突破;知自己再驻守在汨罗江下流已起不了阻截“北伐军”的作用,也就将所部撤往岳州。
此时,叶开鑫已在岳州以南的新墙、麻塘等地重新布防;欲藉新墙河为防线阻截“北伐军”,以免岳州再失。
驻于岳州的叶开鑫见“北伐军”来势汹汹、难以阻挡、情势十分危急,只得再向吴佩孚告急求援。
而此时,“南口大战”已经结束,吴佩孚终于有精力顾及湘局了。吴佩孚见到叶开鑫的告急《电》后也心急如焚了,赶紧回《电》“要叶开鑫与‘援湘军’勉力顶住”;然后,在长辛店设了个留守司令部,将北方的军务交由齐燮元主持,自己即亲率大军匆匆南返驰援。
吴佩孚率军南下,令蒋介石也吃惊不;因为,吴佩孚手上毕竟有二十万兵力,足能与“北伐军”抗衡。
而更令蒋介石担忧的是,吴佩孚与张作霖已结盟,若是张作霖支持他再联手对付“北伐军”,这对于“北伐军”来是大不利,甚至会前功尽弃、已有的成果也将毁于一旦。
所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年史话中华演义 最新章节第139章 北伐军连战连捷 吴佩孚武昌残喘,网址:https://www.xbqg9.net/15/1524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