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节(1/4)
作品:《(天龙八部同人)悟道天龙》不低。如果连她这种在纵向上比较低级的走火入魔都无法解救,还怎么去救师父而自己,原来连师父的来历都不清不楚,更别说师父的女儿。认认真真想,秦朝应该不用在这方面编织这种谎言来欺骗自己。就说自己身上的少林绝技,这才不过修炼了几门,花去这么多年时间,不也一直找不到什么好办法可以将之并合吗甚至于,走火入魔之势已成都还不知,原来最多不过是保持怀疑,听那秦朝解说过才终于有胆确认。看来,武功在纵向上太高的危险,伤害还远在横向上太广的冲突之上。
“记得你第一晚去少林藏经阁中借阅的是一本无相劫指谱,唉从那晚起便入了魔,可惜,可惜”
“第二次来借阅的是一本般若掌法。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当时那扫地的老僧心中不忍,在师兄惯常取书之处放了一部法华经,一部杂阿含经,只盼你能借了去,研读参悟。不料你沉迷于武学中,对正宗佛法却置之不理,将这两部经书撇在一旁,找到一册伏魔杖法,却欢喜鼓舞而去。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头”
“你近来小腹上梁门、太乙两穴,可感到隐隐疼痛么”
“你关元穴上的麻木不仁,近来却又如何”
萧远山越听越惊,不想这师弟不但对自己这些事好似比自己还清楚,竟然还能与少林寺中圣僧说得几乎一模一样。听他随口道来,将三十年来自己在藏经阁中的作为说得丝毫不错,渐渐由惊而惧,由惧而怖,背上冷汗一阵阵冒将上来,一颗心几乎不知跳动。
此刻再认真回想,要不是知道师父无涯子如陆地神仙般厉害非常,见藏经阁中那扫地僧如菩萨下凡般神通,只怕会继续像一般人一样装鸵鸟,自欺欺人,不想再相信他那些话,忠言逆耳,只想当他是在装神弄鬼。虽然心里明知道不是。
但那又怎么样
不想去想,少去想,总能找到些办法避开。
此时很想再去找他谈谈,又很怕再见到这位师弟。听他和那圣僧说,才知道自己这是任何习武之人将武功修炼到登峰造极后都会遇上的一种武学障,但境界上与师父所遇不同,一个是后天,一个是先天。因此,就算自己和那位李师妹都能顺利通过这一关,一样帮不了师父什么忙。具体的解决方法,佛法不过是其中的一种,而非是舍此之外再无他法。应该说,用佛法解决的难度相对比较低,风险比较小。从武功上解决的方法最难,见效却最快。九阳真经能帮忙突然后天,却解决不了先天,反而会入魔更深。
这么一想,多少开始有些明白这位师弟怎么能一直这么大方
看来他一样没把握解决先天,对后天的把握都不大。但这主要是指帮助别人解决,而不是帮助他自己。说到底,最后还得看自己,不管是先天还是后天。有些地方是可以请别人帮忙,但有些地方,别人永远都无法代劳。例如心灵的觉悟,那秦朝和圣僧都说:“佛由心生,佛即是觉。旁人最厉害都只能指点,却不能代劳。”得知那大仇人慕容博自食恶果,强行修炼少林绝技的后果比自己还严重,一日有三次痛不欲生,一天死三次,反而不急着杀他,急的是怕他被那圣僧出手救治。但要凭猜测就去找那圣僧报仇,报不报得了还两说,报得了都将自食恶果。这一切,皆源于一颗本心。由心而生,由心而灭。
第十四章没得比英雄大傻
当然,最主要还是由于逍遥派是道家,少林派却是佛家,虽然还不能说佛道不相容,但对其中的难度,萧远山早就有过十分深刻的认识。却不想,只听他一句“佛本是道”,病情便随之大减。当真是神乎其神叫人不得不服。自己那佛道不相容的认识显得有害无益,不如相信佛道本一家。佛由心生,道亦由心生。佛即是觉,道却不只是觉,但包含了觉。
秦朝说:“修佛远比修道要容易。”并非没道理。好比一个人只修炼一个门派的武功,一个人却要修炼上百上千上万个门派的武功,甚至想将之融为一炉,不难才怪哩
那时候,秦朝的原话是:“我不是想鄙视道,舍道而取佛,而是修佛确实远比修道要容易。佛本是道,取佛非舍道。到最后殊途同归,三千大道皆合于一道。”
左思右想,接下来就算不能像秦朝一样自我完善成一门新的心功,也该想办法多修炼一门比较切合本性的禅功。这么想,才开始真正理解,少林为什么属于禅宗。
说到底,戒、定、慧皆属禅功。表面是基础,却最不可缺。粗浅能粗浅到普通人都能修炼,高深能高深至佛法无边。
只一部九阳真经,便包罗万象,内含招式、心法、内功、禅功、心功等等。只要读懂了,根本不用跟那圣僧出家自救,反正说到底都还得自己来。
这倒不是说那圣僧的境界不如秦朝,不如师父无涯子,而是佛道两家的行事方式大不相同。道家对弟子更多的是放任,佛家对弟子更多的是约束,谈不上谁好谁坏。
也许也谈不上谁高谁低。
一般情况应该是佛家比较占优势,对那些绝顶聪明、绝顶自信的人则又另说,这不能一概而论。
听那秦朝说,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龙八部同人)悟道天龙 最新章节第344节,网址:https://www.xbqg9.net/17/17239/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