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春风风人(1/2)

作品:《祁山县令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祁山县令》更多支持!

东坡生性残忍,他经常抓来雏鸟折断翅膀放在院子里让它跑,抓来兔子尾巴上拖一个铃铛让它四处奔跑,一路跑一路铃铛叮当叮当地响,他觉得奇趣无穷。那日东坡不知从哪里捉来的一只猴子用绳子套在猴子脖子上赶着它做各种游戏,比如爬树,荡秋千,追鸡,追狗等,只要猴子不听话,他举着一个鞭子不停地抽打着猴子,那日他要求猴子与一只狗打架,那猴子见黑狗形体矫健,不敢上前,东坡骂它胆,举鞭便打,打得猴子受打后发出“唧唧”的叫声,甚是可怜。怡见了很是过意不去,心想这猴子比他还受罪,那日瞄着东坡不在的空挡,怡打开笼子,将猴子带到山边,将束缚猴的那条绳子解了,将猴子放了,那猴子迟疑着不肯走,怡指着前面的青山对猴子道:“你是属于大山的,去吧,到山里去找你的亲人吧。”猴子跳上山坡,回头看了怡一眼,便钻进树丛里了。东坡带着拐子张俊杰回到家里,东坡带他来是想向他表演猴戏的。东坡见关猴子笼子空空如也,猴子不见踪影,于是兴师问罪地来找怡,怡明人不做暗事,告诉东坡猴子是他放的,东坡勃然大怒,骂道:“你这个奴才,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你赔我一个猴子来。”

怡道:“那猴子也怪可伶的,你就放了他吧。”

东坡道:“你就给我做猴子吧,表演一会给我兄弟看看。”完东坡跑上来抓住怡项部向下压,并大声喊道:“给我爬下去。”怡甩开东坡,东坡怒气冲冲拿起一根鞭子对着怡抽打起来,怡也不还手,连连后退,躲开他的鞭子。怡受了几鞭子,当鞭子再次打来时,怡抓住鞭子扯了过来,东坡气质败坏地捡起一根棍子,对着怡便戳来,怡见棍子戳来,连忙躲避。东坡眼看戳不住他,抡起棍子一棍子扫去,打在怡的腰部。怡疼得大叫一声,张俊成用他不太好使的脚踢向怡,怡这两天饥饿难受,反抗了几下子,心慌气短,在他们两人轮番攻击下倒在地上。这时门口进来一个人,是兰香,她马上跑来抢去东坡手上棍子,道:“你怎么能随便打人?”东坡笑着道:“我打的是我们的佣人。”兰香道:“他是我们的客人,不能欺负客人。”完跑到怡身边扶起怡,他见怡脸色不好看,问道:“怡哥,你怎么啦?”怡道:“我饿。”完有晕过去了。兰香怒道:“你还站在这里,难道你要将他打死了才放心。”他们二人见事态不对劲,放下棍棒。兰香道:“你们两个将他扶床上,我去拿糖水来。”他们倒是对兰香言听计从,于是将怡扶床上来,张俊成低声道:“兰香妹妹怎么发这么大火?”

东坡摇摇头不知道。兰香端来糖水,坐在床边一勺子一勺子给怡喂红糖水,一会儿后怡慢慢醒来,兰香知道怡一定是饿极了,又端来饭菜。怡确实是饥饿极了,一碗饭两碗菜不一会儿就吃个碗底朝天。

兰香查看怡伤情,怡倒是不好意思,道:“不过是些皮肉之伤。兰香问道:“你疼不疼?”怡点点头,后又摇摇头。怡想不明白,他的付出为何总是不能打动东坡,可能是性情所致,兰香对他倒是热情,多少可以抚平他内心创伤,怡想到这里不由得偷看了兰香一眼,兰香实在是太美了,美得令怡不敢多看。兰香看见怡的衣服很脏很破烂,道:“我待会拿衣服来给你换掉,把你身上的衣服洗一洗。”怡摇摇头。兰香道:“你话呀,是不是在我家受委屈了。”怡道:“谢谢妹妹关心,我本来就是一个四处流浪的人,就是这一件衣服。”兰香生性善良,同情弱,朱怡这个样子她自然要帮衬,担心他自尊心强,不愿接受,于是温婉地道“胡叔叔的衣服你可以穿得下来,他有一些穿旧的衣服,我拿来给你穿穿。”东坡大声道:“你怎么对一个家里的佣人那么好?”兰香怒道:“你欺负人家,我就要对人家好一点。你总是惹是生非,打量我不知道呢?还不走,还要打人家吗?我回去告诉爹爹去。”东坡听了知道在这里再不离去,妹妹就要挖他的老底了,于是引着张俊成扬长而去。

不多久兰香果真拿了一件衣服一件裤子给怡换下,怡接过衣服裤子将兰香关在门外,换了衣服裤子,提着破旧衣裤开了门,只见兰香还在门口等着,兰香伸手来接衣裤,怡道:“谢谢妹妹,衣服我自己会洗。”兰香道:“我给你一起洗了,反正我今日要洗衣服。”

怡难为情地道:“我衣服很脏。”兰香道:“没关系的,胡叔叔的衣服也很脏,也是我洗的。”兰香见怡实在可怜,将他破破烂烂的衣服洗了正好一起缝补。她担心怡难以为情,所以谎给胡叔叔洗过衣服。下午兰香约了绿嫣一起洗衣服,绿嫣见兰香摊开两件破烂至极的衣裤,抡起棒槌使劲的捶打,里里外外翻洗得干干净净,因为他从来没有见过兰香你给人家洗衣服,更何况这两件衣裤分明是男子的衣裤,觉得好奇,于是问道:“这两件衣服是谁的?让我们的兰香大姐这么用心洗。”兰香于是将怡一些情况给绿嫣介绍一番后,道:“见他怪可怜的,他的衣服我不洗就没人给他洗了。”绿嫣笑道:“喔,就是那个破烂王子,我看他在你家干活倒是很勤劳,挑水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祁山县令 最新章节第十章 春风风人,网址:https://www.xbqg9.net/18/1826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