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风云际会(2/2)

作品:《我欲扬明

,除了俞大猷、戚继光、杨博、曾望外,还有三位身着玄色衫、眉宇之间都透出一股子精气神的中年人,大概便是镇抚司的几位太保爷;各色冷盘也都摆满了酒桌,却没有人动筷子,显然正是在等着他们。这些人都是自己昔日的上司,也比自己如今七品职衔高出不少,海瑞即便再是生性淡定,宠辱不惊,也不由得感动了,忙向大家赔罪。众人连声说:“一个锅里搅马勺的兄弟,还讲这些俗理……”七手八脚地拦住了他,连并未与他同在营团军中的杨博也主动过来拱手见礼,说些“久仰大名”之类的话。

曹闻道拉着海瑞给他介绍那三位镇抚司的太保爷,除了大太保杨尚贤,还有五太保张明远和九太保谢宇翔,都是名震遐迩的英雄豪杰,尤其是九太保谢宇翔,深入虎穴,说服大同叛军举事反正;渡江战役中孤身直创叛军江防军大营,于百万军中手刃逆贼、江防军副都督龚延平,说服左军指挥使举事反正,手段虽说不怎么光明正大,但所建功勋可谓盖世奇功,海瑞也啧啧称奇,深表钦佩。而皇上着意看重、吕芳吕公公多次关照此人,尽管在外朝还不为人所知,但这三位太保爷都是心知肚明,对待海瑞也就十分亲热。

及至海瑞介绍到徐渭,毕竟没有在军事,少了那份军中袍泽过命的情分,营团军的诸位将帅就淡了下来。不过,杨尚贤的眼睛却骤然发亮了,与几位太保一道会心地一笑,与他见礼叙话,态度之亲热不下于方才对待海瑞之时。

此刻已到华灯初上时分,大家等待的时间也够了,一俟众人安坐,东道杨尚贤便吩咐上菜,一边吃酒一边叙话。筵席之上,话题自然脱不了海瑞应试制科一事,显然俞大猷、戚继光、曹闻道和曾望四人都把海瑞视为营团军出的一位才子,都满心希望他能高中鳌头,似乎在他们看来,高拱、杨博前后两任监军虽都是科甲正途出身,怎比得上本军一名罪卒奴兵荣登科甲让他们觉得光彩。

杨博久在兵部任职,又任营团军监军两年有余,自然知道这些武将对官又羡慕又嫉妒的复杂心理,也不生气,主动与海瑞碰了一杯,问道:“刚峰兄应试章所论何事,可否见告?”

海瑞客气地说:“浅陋之见,只怕说出来不足污惟约兄之听了……”

杨博既懂兵事,又能与武将和睦共处,在军中威望颇高,曾望怕海瑞这样矜持拂了杨博的面子,忙从旁帮腔道:“哎,我说海老弟,杨大人也不是外人,你又何必客气?他也是下过科场经过殿试的两榜进士,说出来听听,兴许还能帮你瞧瞧能中的状元不能!”

制科只取士,不论名次,海瑞自然知道曾望在跟自己说笑,但其用意大概还是明白了,便冲杨博点点头,说:“那在下就冒昧陈之,请惟约兄指斥谬误。”

“刚峰兄不必客气,请赐教。”

海瑞说:“依在下愚见,我朝钱粮匮乏,财用不足,其源盖出于田制之弊!田制之弊,则在于贵戚官绅仗势侵夺民业,遂致豪门庄田日广而小民之田日缩。即以在下曾供职之昆山一县而论,几乎无地而非豪门之田,民田只占十五分之一。现今国家屡经战乱,用度浩大,设若加增赋税,富户之室不肯加额,便要一并征之于升斗小民,小民不堪重负,惟有弃田逃亡,于是乎,不只国家之赋税,年年缺额,无法完税;而且逃离之民,饿死沟壑者有之,倡乱造反者有之,尽成为致乱之源。此事已成积重难返之势,倘不急图改革,只怕局面一溃,就无法收拾。幸有当今圣上天纵睿智,奋万世之雄心,一力推行新政,对宗室勋戚、官绅豪强课以赋税……”

海瑞说的这些是前两年司空见惯之事,用意大概与做八股发端的破题、承题一样,先把题目的意义破开进行说明,接下来便该起讲来发议论了。因为由新政引起的外侵内乱众人都亲身经历过,很容易引起共鸣,大家便都停了箸,静静地听他的下。
本章已完成! 我欲扬明 最新章节第三十三章 风云际会,网址:https://www.xbqg9.net/22/2289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