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防患未然(2/2)

作品:《我欲扬明

不敢!一百万两银子已全部交割于闽粤两省藩库收讫,货物亦已交付两省转运至各省发售,因江南诸省丝绸棉纺业日渐复苏,苏木价格飞腾,兴许获利还不止一百万两……”

朱厚熜点点头:“不错,朕已接到吕芳及江南诸省的奏报,前两年战乱频仍,南北交煎,商路不通,江南的丝绸棉纺业大受冲击,纷纷关门歇业,也就没有商贾从西番诸国贩运苏木,导致苏木奇缺。到了今年,物以稀为贵,售价大概比往年翻了两番,你们运回来的苏木不但缓解了当前的供需矛盾,还发了一笔横财,大概比原来预计的要多赚五十万两银子。”

“皇上睿智。”高拱吞吞吐吐地说:“是臣方才未能把话说清楚。汪直此去西番诸国货殖,确是获利不菲,只是股本却并非只是官家给予的那一百万两……”

原来,汪直当日在御前向皇上夸下海口,只要朝廷为他置办一百万两银子的货物,半年之内他便能为朝廷赚回一百万来。可是,由于江南叛乱,用于与西番诸国货殖的主要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价格便涨的厉害,汪直以往年这些货物在西番诸国的售价计算,担心不能兑现给皇上的承诺,便请示高拱,许他暗中募集民间商股,又夹带了一百万两银子的货物,运到了南洋等地。不过,到了南洋才知道,同样是由于大明王朝江南地区发生叛乱,商路不通的原因,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不得运往南洋,售价涨的更厉害,他们趁机狠狠地赚了一笔。但汪直并未按股本多寡给参股商人分红,而是先上缴了朝廷一百万两银子和价值约一百万两的货物之后,才将剩下五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分给了商人,也就是说,官家给本,获得了对本的利;而商股获利却只有一半。不过,半年时间能赚到如此高的利润,那些参股的商人已经十分满足了。

朱厚熜笑道:“呵呵,原来如此。汪直此举虽有假公济私之嫌,但毕竟是出于一片公忠体国之心,更为国家开办海市进行远洋贸易闯出了一条官商合办的新路子,非但无罪,更有大功,朕要好好旌表褒奖他才是!”

接着,他又笑道:“只是,朕未给汪直明确限定利润,你高肃卿却不经请旨就同意他私自募集民间商股,还在奏疏中绝口不提此事,大概是想用那一百万两银子的利润来说服闽粤两省官员的缘故吧!呵呵,你高肃卿倒是明白,我大明的许多官员,跟他们讲道理是讲不通的,需得让他们看到真金白银,或许才会开窍。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看到真金白银就能开窍,也比那些死抱着祖制圣训不放,却对事实视若无睹的人强了许多。”

高拱见皇上非但没有责怪自己擅做主张,还多有褒美之辞,心中一块巨石轰然落地,正要再度跪地叩头谢恩,就听到皇上沉吟着说:“朕明白你的意思了。上次汪直下南洋,之所以能获利不菲,是因为发了一笔战争财。可一次倾销了两百万两银子的货物,西番诸国市场已趋于饱和,利润空间已经不大,这一次下南洋,便不可能再赚个对本的利了。你要说的可是这个意思?”

高拱尽管不大理解皇上冒出来的“倾销”、“市场饱和”、“利润空间”之类的新鲜名词,但大致意思还是明白了,便进一步向皇上解释道,据汪直言说,此前大明与西番诸国往来货殖,历年不过两百万两左右,利润估算只能勉强达到五成。汪直因是官家给本,不需要缴纳关税,并由闽粤两省官府采办、包销,亦不需要缴纳商品流通税。而佛朗机人进出货物,各地榷关要依律征收十分之一的商品流通税,若是再分别按十分之二的出口关税和十分之三的进口关税税率两头起课征税,利润便十分微薄……
本章已完成! 我欲扬明 最新章节第五十二章 防患未然,网址:https://www.xbqg9.net/22/2289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