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章 本溪炮厂(2/3)
作品:《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山区。 路过北面郊区的时候, 还看到一些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三两结伴而行。 一些包子铺已经开门营业了。
“大帅一路劳累奔波, 辛苦了。” 作为掌握东北军工全局发展的总办陈儒钦,听闻秦宇亲自过来视察的消息, 早早地迎了出来。同行的还有在第4军担任军长的李承文, 以及隶属于第4军的1师李荫培。
“ 也就六七十公里的路程, 有什么苦不苦的。” 虽然有些雾。不过开车两个多小时也就到了, 秦宇现在年轻, 又坚持锻炼, 身体素质正是鼎盛的时候, 三十多公里的时速, 委实算不得什么。 只是在车上坐着的时候有无聊罢了。“直奔主题,带我去看看那些新生产出来的大炮。”
“嘿嘿, 大帅来得可真是时候,以前从老毛子手里买过来的大炮,以为够好了,没想到咱们自己生产出来的比老毛子的原产货性能还要强上一些。” 李承文兴奋得直搓手道,“ 大帅, 日本人虽然平时设的是常设师团, 不过在战时。 军一级可是增加了不少额外的炮兵配制, 现在咱们能自产火炮了, 说什么也得给第四军来几个编制之外的炮兵团增强一下火力。”
“额外再增加几个炮兵团? 你今天还没睡醒吧。” 秦宇看着李承文一笑道, “ 你不知道为了把各个师的炮兵团编制填满, 还有今年扩编提前的事情, 田省长跟我抱怨了好久。”
周围的人听得一笑, 李承文现在已经是一军之长, 能这样取笑他的也只有秦宇以及孙烈臣等少数几人了。
“这两年又是建大学。 又是修路的, 哪个不花钱。 增加大炮又算得了什么。” 李承文不满地道。
“不切实际的事你就别想了, 去看看大炮。” 秦宇摆手, 陈儒钦带着众人向前走, 边走边说道,“ 老毛子以前还是有些底子的, 向法国引进了几种口径火炮的生产技术。 现在炮厂的设计图纸有76mm。87mm, 105mm,107mm, 1mm, 150mm。 00mm等各种口径的。 更大的还有9mm的重迫击炮, 不过威力最大的还是00mm的攻城加侬炮。 另外又从美国引进了7mm平射炮的生产技术。”
“现在炮厂能生产哪几种口径的火炮?” 秦宇边走边问道。
“ 150mm及以下的都没什么问题,不过设备有限,105mm口径以上的重炮产量都不大。” 陈儒钦道,“除非进一步增加设备。 眼下各种口径的火炮都还在试制阶段, 稍加熟悉后, 产量就可以提上来了。”
“各种口径火炮的产量怎么样?” 对于本溪产出的这第一批火炮, 秦宇兴趣浓厚。
“7mm平射炮如有需要月产可达到6门, 76mm山炮月产1门, 76mm野炮9门, 105mm, 150mm施奈德山地榴弹炮分别是门和1门。 另外还有150mm攻城加侬炮1门。” 说起炮厂的规模, 陈儒钦眉飞色舞地道,“ 就规模上来说, 本溪炮厂的规模以及技术力量在整个民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所花成本远比国内的兵工厂要来得低, 生产出来的火炮性能也超过了沙俄原厂。”
炮厂的设备直接是动用联合军火公司的关系从美国那边弄过来的人,成本自然要比汉阳, 沪厂向洋人采买的设备要低得多。这样的规模至少得花个六百多万才能办妥, 实际上奉天支出的不到四百万元, 这还包括其中的运费, 以及从联军公司弄过来的一部分洋人技师支付的薪水。
“也就是说除了平射炮,其他火炮加起来一个月有7门的产量, 明年初差不多就能把各师属火炮的编制填满。” 秦宇满意地头,“暂时先开足马力生产。”
105mm以上火炮加起来一年便是60门, 东北也确实需要再组建几个重炮团,即便是暂时不组建,仓储一定量的火炮也很有必要。
试炮的地方, 从150mm加侬炮到7mm平射炮都各有一门被摆放在那里。 四周戒备森严, 三步一岗,五步一哨。
76mm炮的威力比起以前的老式75mm克鲁伯山炮要大上一些, 射程也稍远。 性能比沙俄的原厂货要好也不足为奇。 此时沙俄的技术只能用粗糙来形容, 美国那边的器械, 以及工艺都要相对先进一些, 综合在一起, 整体性能有所提高也就很正常了。
各个口径的火炮相继开火。 巨大的火光与烟雾相细在远处腾起。 特别是150mm加侬炮的威力, 让秦宇也颇为震撼,怪不得德国一直崇尚大炮主义, 而后世的苏联也将火炮喻为战争之神, 原来大口径火炮的威力确实有其独特的魅力。 那种震天动地的巨响,对敌军心理上的打击。都是其他武器难以比拟的。 一旦形成炮群, 简直是灭世一般的场景。
“ 不知大帅什么时候能上马步枪厂?” 陈儒钦说这话的时候,李承文等眼里也放着精光, 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虽然火炮的多少能直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但步枪也是战场上必不可少的武器, 炮兵虽然攻击强大,但自保能力有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最新章节251章 本溪炮厂,网址:https://www.xbqg9.net/23/23625/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