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章 返乡(1/2)
作品:《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马匡义,江瑞丰两人各自提着一只木箱走在乡间崎岖不平的小道上, 路上满是雨后踩出的脚印, 牛蹄子印。 路边长满了杂草, 可以看出这条道路已经很久都没有人修整过了。
“咱们这一出去便是三年,没想到三年过去了, 回来老家还是老样子。” 江瑞丰感慨道,看到远处村子那些零落的屋舍, 除了比以往破旧了少许, 并没有其他的变化。
“这武城县长不是个做实事的主, 换在东北, 早被格去职务, 从县城到乡间, 三年无什进步,真是无能到了极。”马匡义性子直爽,说起武城县的这些大小官员, 一脸不屑。
“哪怕是最为富庶的奉天省, 以前也并不比关内强多少, 兵荒马乱,盗匪丛生。 雨帅横空出世, 也算是奉天百姓的福份。”江瑞丰叹了口气, 只觉东北民众比山东这边百姓的福份要好了许多。
“二叔!” 马匡义看到百米远处, 一老农穿着草鞋正拿着锄头在田间锄草, 立即高兴起来, 举起手臂连忙挥手。 久未返乡, 骤然间看到以前的乡里人, 那种兴奋无法用言语表达, 只是手臂挥动的力度能显示出主人内心的波动。
马铭恩立定身子, 手在后腰上捶了几下,方才弯腰太久这会还有些酸痛。看到不远处两个穿着笔挺军衣的汉子正向这边招手,还一脸兴奋的样子, 不由一阵疑惑, 那蓝灰色的军装他也见过, 这兵荒马乱的, 正是北洋军的常规军服。 不过以往所见的似乎没有两人身上这般整齐干净。 跟以往那些兵癖比起来,这军装套在两人身上便似量身定做的一般, 干净利落, 朝气蓬勃。
“你, 你是四小子?” 随着两名军士越走越近, 马铭恩只觉两人有些眼熟。当初大哥家短了粮,排行老四的马匡义跟着村子里几人外出闯荡, 几年没个音讯, 只是看着眼前英武的青年, 马铭恩也不太确定。
“二叔, 是我, 我是四小子。” 马匡义内心抑制不住的激动, 一个跨步跃过了不过一米多宽的路边小渠,给马铭恩行了一记跪拜大礼。
“真是四小子。 看你这样子是去当兵了, 你吃的哪家兵粮?” 马铭恩问道。
“马二叔, 我跟匡义现在可是东北军,在雨帅手下吃兵粮的。”江瑞丰也跃过小沟,一脸自豪地道。
“你是江家的小子。 ” 马铭恩先是一笑, 然后又一脸吃惊,“东北军?打赢了老毛子的东北军?”
“全天下也只有一支东北军。 咱们是第6师的, 匡义现在可是里面的副排长了。 手里也有十几号人。”江瑞丰笑道。
“好,好。真是好样的。 穿得人模狗样, 你们可真是长出息了。 走,走, 回家去, 难得你们几年没回来, 军伍里面生活清苦。今天整一桌好酒好菜给你们打打牙祭。”虽然有好男不当兵, 好铁不打钉的说法, 不过放在几年前, 能在北洋六镇里面捞个兵额, 那也是好差事。 这年头。能在打败了老毛子,名扬天下的东北军里面当差, 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
“二叔, 你这可就说差了, 东北军里面每天都能进些油水, 隔三岔五还能吃顿肉,还有鸡蛋供应, 可不是关内的大头兵能比的。 匡义现在是副排, 一个月的薪俸都有8块东北票,年底还有津贴, 每逢过节还有鱼肉的补助, 等明年匡义转正, 一个月月俸能有十块多呢。”江瑞丰笑道,“雨帅可从来没亏待过咱们这些当兵打仗的人。”
“一个月8块东北票?”马铭恩顿时张大了一张嘴, 东北票此时在河北不少地方都有流通, 他去县城的时候也用到过, 东北票的票值和现大洋都是差不多的,坚挺得很, 可不是省督军滥发的那些军用票。
“是的,还是吃住在外, 比起以前在老家的那粮食可是强到天上去了。 在军伍里面花不了什么钱, 这三年加上战时津贴, 我在军队里面都存了两百多块, 匡义是副排, 还自学了德语, 每个月有额外的元德语津贴, 存的钱比我只多不少。”
说到学习德语江瑞丰一脸羡慕,根据上面的意思, 以后是要派不少留学生去西洋的,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德国, 对于这些能学会德语的自然是留学的首选对象,更何况学习德语之后军队里面还有额外的学习补助。当真是既有前程又有钱程。
“好好好, 当真是出息了, 几百元的积蓄,又有东北军的身份, 这几天老头子我给你们张罗一下, 介绍个漂亮媳妇, 早生几个儿子传宗接代。” 马铭恩乐呵呵地一笑, 然后又道,“ 四小子你现在是副排长了, 东北军里面的待 遇那么好, 你看我家那两个小子现在还一事无成, 能不能把他们也整到东北军里面去吃几年兵粮?”
“东北军招兵的标准比起关内要高上不少, 保民哥身体底子好, 应征问题不大, 倒是小伍身体羸弱怕是应征不上, 我虽然在军中当了个副排, 但是征兵处那边是说不上话的。” 马匡义摇头,然后又道,“不过小伍头脑灵活, 要是二叔你放人, 我资助他去东北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 最新章节277章 返乡,网址:https://www.xbqg9.net/23/23625/2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