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4 章
作品:《我的幸福宝典》94. 第四十六章家乡美【一】
第四十六章 家乡美【一】
我的家乡在常德,常德是署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德山极品,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常德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常德市是沅水和澧水的发源地、是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它穿越了40000多年的历史时空,承载了3000多年的酿酒史,2780多年的建城史,是长江中下游开发最早的古老城市之一。、
我的家乡常德,古称武陵,又称柳城。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常德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之称,是湘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能源基地和政治文化中心。总面积18189。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1。7万,下辖武陵、鼎城两区,县级市津市市和安乡、汉寿、澧县、临澧、桃源、石门六县。
我的家乡常德位于长江、湘江、沅江三江汇聚之地。在常德境内,有长江、湘江、沅江,还有资江、醴江、澧江,是八百里洞庭湖的发源地,是这些河流为常德带来了富足,也是这些河流孕育了常德的大江文化,延续了常德的文化根脉。
常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土资源,造就了江南著名的“粮仓、酒市、烟都、纺城、茶乡”。全市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蚕茧和水产品的总产均居全省之首,是全国重要常德市美图3(15张)的商品粮、棉、油、猪和鱼的生产基地。全市九个区、县(市)中有8个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2个是商品棉基地县,5个商品鱼基地县,1个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县,1个综合农产品优质商品基地县。多年来,常德的农业一直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有先进的种植业,还有较发达的养殖业和林果业,农副产品非常丰富。农产品除粮、棉、油、猪、鱼、珍珠居全省前列外,果、麻、糖、茶、茧、烟、牛、羊、禽、蛋、龟、鳖、膳、牛蛙以其出产多、品质优而闻名全国。主要作物最高年产量:粮食330多万吨,棉花11万多吨、油菜籽37。5万吨,2001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98亿元(90年代不变价),在全省名列前茅。
常德的大江文化涵盖了桃花源,夹山寺,壶瓶山,柳叶湖,诗墙等 ,如果没有(资江、湘江、沅江) ,就没有常德这片土地,也没有常德这座古城。大江润泽了常德的山川原野,大江也塑造常德原初文化模型。数千年来,浸润在常德人血脉中的第一文化元素,就是大江文化。大江容纳百川、奔向海洋的气魄,塑造了常德人兼容并包、开放开明、崇尚自由、追求真理的精神气质,这是大江文化的灵魂。
市区被群山环抱,沅江、资江穿城而过,在合江门与长江汇合。常德旧城依山傍水,背靠全国第一大城市森林公园——张家界公园,奇峰俊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佛教胜地文化古迹千佛寺,哪吒祖庙哪吒行宫坐落于公园天子山,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子山古建筑群分布在公园内天子山上。
坐落在市区边缘的桃花源、更是名扬海内外、每年的三四月间遍地桃花盛开、芳香迷人,喜迎海内外游客。一篇《桃花源记》,让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常德因此有“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本章已完成! 我的幸福宝典 最新章节第 94 章,网址:https://www.xbqg9.net/26/268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