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十三章 老少通吃的苏团长(2/3)

作品:《我们的1649

农耕民族,还没来得及与大明人中的汉人‘混’血……

这二十个人的头型是长头型和圆头型两种,这一点与大明人的区别不大。

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他们大多是宽面,特别特别重要的是,他们的眉骨和颞叶,就是眼睛两侧的部位明显要比大明人发达。

他们的鼻梁较为‘挺’直,不似明大陆上广西、广东、浙江、福建沿海大明人的鼻梁那样趴趴,他们的眉弓到鼻梁骨连贯而且突出,没有明显的塌陷。

这二十个人的眼睛颜‘色’大都偏黄或褐‘色’,还有两个竟然是灰‘色’的眼睛!

拍摄完后,苏‘波’团长‘摸’了‘摸’自己的鼻梁,忽然想到了一个电影明星,梁家辉!但他是满族人吗?

苏‘波’团长又看了看老郑的鼻梁,也是大趴趴鼻梁……

永胜伯郑彩安排人把还活着的五个鞑子直接拉到了大街上,让漳州原有的居民处置……苏‘波’看到连老太太都拿着块石头上场了,我靠,鞑子在城里都干了什么?

苏‘波’团长努力不去看那五个人的结局,他又看了看老郑的颧骨……果真是大明的福建人啊……把长须剃了,再理一个板寸,在那面的世界里像个超市小老板了……

永胜伯郑彩感觉苏‘波’团长的眼神不对,他略一思忖,便明了,他直接走到苏‘波’团的身边,微笑着说:“此次想要多少美‘女’?”

“老郑,你把那些你判罪的官员家属都送给我吧……”

永胜伯郑彩哈哈大笑,好大的胃口!

“老少都要??”

“都要。”

永胜伯郑彩一幅我服了的样子,点头说:“好说,好说……”

“男的也都要……”

“……”

“都送去台湾吧……”

永胜伯郑彩揶揄道:“事先没这个约定……”

“那是人,又不是货……我被这真实的民情吓到了,我告诉你老郑,群众运动确实能让你暂时得利,但是早晚也可能轮到你头上,你是没有见过的……一点也不好玩。”

永胜伯郑彩本想哈哈大笑,老子手中有火铳,怕他们屁民?!但见苏‘波’团长一脸的严肃,便没有说什么……

永胜伯郑彩清点自己的收获时,苏‘波’团长带着团员们和他们的大批收获,上千人的移民队伍,先行回到了厦‘门’,在那里整顿一下后,直接送回台湾了,他也直接回去,他需要向董事会汇报情况和接受一批明人版火铳,这可是老郑千叮咛万嘱咐的。

还有后续的技术移民,就‘交’给其他团员‘操’心了。

其实永胜伯郑彩也没有亲自打理漳州的收获……他和定远侯郑联的办法一样,让漳州商人站队呗……当然也要拿几个开刀,要不上哪里‘弄’收获?

永胜伯郑彩要专心接待一个人,他是族侄郑成功的心腹之一,两人要有要事相商,这一件事,他都没有告诉苏‘波’团长……这是郑家的家事。

郑成功1623年出生,如果按照那面世界里的历史来算,他是明末清初著名民族英雄。

他的原名森,号大木,福建南安石井乡人。他在15岁中秀才,到了21岁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时正逢清兵入关。

当初,郑芝龙被隆武帝封为南澳镇总兵、平虏伯后,旋即又晋为平国公;其子森深得隆武帝赏识,被赐国姓朱,改名成功,封为“延平郡王”,赐延平为封地,就是那面世界的福建省南平市。

翌年八月,清军攻入福建后,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当时23岁,还是个书生。他坚决反对父亲降清,因哭谏未果,便毅然出走,逃回南安县三都乡。

当他接到隆武帝在汀州被清兵抓住并被杀害于福州的消息时,便焚烧儒巾青衣,在孔庙大哭,随后组织了一支抗清义军,大约90多人投奔其父的亲信,南澳总兵陈豹,与陈辉、张进、施琅、施显、陈豹、洪旭等人盟歃。

南澳为‘潮’州海上‘门’户,扼控粤闽水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由于郑成功之父在南澳经营10年,其家族于此渊源极深、势力甚大,故郑成功很快就招兵数千人,把南澳建为武装抗清的根据地。

‘潮’汕大地,是粤东的大粮仓。

它虽然没有做过赤地千里的大战场的历史,但各个朝代的‘交’替,贵胄的南奔,复国的希望和追兵的围剿,经常也在这里展开最后的厮杀,而大动‘乱’的年代往往应是‘潮’汕到处兴建围寨的契机。

史载宋元之‘交’陈吊王义军就建有五十八寨,明清之‘交’就更多了。

当时‘潮’汕一带就有围寨269个,仅揭阳一县,就有98个之多,可谓“乡无不寨”。

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清兵、郑成功部、倭寇、南明小朝廷和地方武装在‘潮’汕‘混’战,大量无辜百姓惨遭杀戮。

在这股争先恐后的建寨热‘潮’中,出现了五个被称为“‘潮’州五虎”的最有实力的寨主,他们是黄岗黄海如、南洋的许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们的1649 最新章节第三四十三章 老少通吃的苏团长,网址:https://www.xbqg9.net/3/3017/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