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2/3)
作品:《百感小集》必要。不但教育生支持创新,而且要他们积极参与创新。完善创新精神后,培养生来创新。创新的核心是创造。创新和创造不在一个平面上,而属于同一个范畴。创造的内涵小于创新,创造是创新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结果即有所发现的基础上有所发明。作法呢,比如说,鼓励生破除迷信大胆假设,提倡用不同的渠道和方法得到结论。这个结论只要有可靠的前提以及合乎客观规律的推理过程即可,教师只做一些适当的提示指导和精当的评价。或者一点儿也不提示指导,完全由生自己去分析题干,确立思路方向,选择方法等一系列程序。这是全方位的,又是全自由化的独立操作,然后让生把结论与过程和盘托出,教师加以评价指导。再如,一个问题或某篇(某段)章,让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他们与正统的答案有不同的看法这样都属于创造,事实证明效果甚佳,生们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明。
上述这些作法,曾遭到攻击,说什么教师水平不高了,责任心不强了,教的不好生不欢迎了等等,本人对这些诽谤毫不在意,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遵循现代化教理念,鲜明地显现个性。
创新教育的特点是教育主体的个性化。教师不要泯灭生个性的火花。“个性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教师“只有研究、了解、掌握生的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才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发现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心理》这段论述属于现代化教理念,它论述了个性的重要,而创新教育就是强调个性化。我们不仅要发现个性还要显现个性,甚至要培养个性,才能造就出有棱有角的栋梁之材。
个性是每个生创新的结构机制,没有它就谈不上创新教育。要显现个性,必须给它一个广阔的空间,让它登台表演,这就开发了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就可以完成生素质的形成和创新的产生,而这些也是知识、技能、道德观念的内化过程。外在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生主体的积极“吸收”,即内化才能转化为主体内部稳定的特征并使他们终身受益,为他们终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点的实现要靠民主。民主是个性显现的途径也是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梁。教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民主的氛围,让生发散思维,自由发言,不拘形式,不讲教条,高谈阔论的独抒己见,随时随地地发问插话,有所见地的批驳争论……对生的独特见解多加鼓励,即使不正确也要肯定他的主动参与和大胆表演并对其谬误给以纠正,天日久,生们的个性鲜明,智商提高,能力形成,发明就会层出不穷。本人的实践表明这样做生们开心,课堂气氛活跃,成绩显著,但这也招来非议,任他说吧,反正是走自己的路!
教师不仅要显现生的个性,自身的教也要显现个性。教师要具有奋发、乐观、开朗、热情的个性,勇于开拓,敢于拼搏,有竞争意识,要快节奏高频率的工作。个性化也是课堂教艺术的突出特点之一。个性化的教艺术特征只属于创造者自己独有,他人难以复制,只能在观摩习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征进行再创造。
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教层面的比例配置
素质教育具有整体性。这种整体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教育内容的整体,三是内容的素质教育取向一致。单就第一方面来说,应试教育是不允许的,它只是面向有希望升者,这只占教育对象的局部,本人没有这样做而是面向全体或大多数。有人就批评了,说什么生都会了还不厌其烦地讲,忽视了尖子生的培养,本人是双方都顾及到,因材施教,课堂给了尖子生一定的空间,允许他们自行超越,也有尖子生的“饭吃”并带动其他层面生拔高,结果双丰收。二○○一年高考中,我教补生的语成绩为八校之首。
(二)训练形式的大胆突破
欣赏是语科中最高档次,难度大。怎样攻克这道难关,本人觉得只沿袭简答形式束缚性太大,如若充分发挥生的潜力而且有个完整的系统的训练,那就要以写章的形式最奏效。它的容量大又可借助评论的特点:鲜明的观点,充分的论据,完整的推理论证,众多的论证方法。用发散思维的形式,遵循欣赏的有关理论,把分析、判断、推理、归纳、阐释、发掘等各种能力点全部容纳于章之中。结果,成效相当好,既有素质提高又有创新出现。当然,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具体的设计,把几十个训练内容(知识点)熔为一炉并讲求了情感要素、智力要素等,本人也下水了,写了评论《于无声处听惊雷?〈深夜,那盏灯〉等四浅评》。生广开言路,各抒己见,超出答案的见解很多,而且观点新颖,论据有理。最后,教师用“三曹对案”法(下水作、生作、标准答案)进行讲评,生们非常欢迎,收获很大。
(三)培养自,分组讨论式。
自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创新教育的重点。魏书生老师特别注意培养生的自能力:“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不仅仅是教给生眼前的知识,而是培养生有利于未来,有利于人类的个性。如果生把探求科当成了自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百感小集 最新章节(93)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网址:https://www.xbqg9.net/3/366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