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故事(2/2)

作品:《保媒大唐

的朴素衣装,想了想顺便带着李承道送与自己的匕首,少年站在窗口,眨了眨眼睛,用鼻子深深地吸气,随后微微张开嘴将胸中的气哈出来;如此重复这几次,他才终于是推开门。

时光不停留,这一天终究会过去;不过这并不妨碍着,这一天会是极其难熬的一天,对于少年来说……

准备了许久,今日这春耕时分,着实算是一个好天气。

初生的杨柳,春的拂过,柳枝轻轻地摇摆;温暖的阳光,春归的小鸟,在墙头树枝上叽叽喳喳。城池在环城河里面,清澈的河水在哗哗流淌,城市的街道上,说得上是车水马龙。

算得上是兴师动众,一大群车马人员跟着护着,李世民与妻子身着朴素衣装,身边跟着的排场却小不下来。负责护卫的左卫不算在内,能够同行的朝廷重臣与洛阳本地的官员,当地有声望的耋老,再有就是,有幸可以拐天家的当地百姓。

一路上瞻仰的百姓慢慢地聚集起来,随着他们一同移动,护卫的左卫兵士们阻挡不了,更没有阻止的理由。侯君集将所有事都扔给了随行的苏定方,自己这边再派过去一位心腹副将,示意有什么事自己也算明白知道,就算是完成了任务。

众所周知,这队伍中,有着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与他的孙皇后。再有谁在其中,他们多半也是不会关心,例如,李承道。

当然,这种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半天移动一步的场景,李承道也不喜欢,所以他自然不会与李世民同行。由此表现出来的,已然便是这边的李家小七早早地起床梳理好,李家小八被派送回那边的洛阳行宫没有人再有精力来顾及这边,李承道也不打算再耽搁下去。这回春耕事了,也该是去一趟管城了。李家小七那边,暂时性就是这样吧。

他们在城外,在一切都早已被准备好的郊外。

一天一夜的积雪,在一整天的阳光后仍残存下许多,这样也难不倒为李世民春耕做准备的官员。被发动的人员李承道无法探明,这片雪地中突然裸露出来的土地倒近在眼前。

他与李家小七正在这里,蹲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什么曲辕犁之类的不是他的研究范围,对于面前的这不知是辕犁还是短辕犁的东西,他更好奇的是,要如何才能不太出丑地运作着玩意儿。

李承道不算是偏远地区的农家子弟,这种事还轮不到他。估计李恽也不懂得要如何才是正确的做法,可他之前有李承道撑着,他顶多应该算是打酱油充数的。

回到那一边,负责重场的李承道,不明白,也懒得多问。摸了这犁打量研究会,打算着依葫芦画瓢,参杂着生时代书本上的图,相信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反正重点不会在自己这边的。便如现在,城内的人应该将要堵住了道路,这里只有一些侍卫们。

一面是人山人海的喧闹,一面是清徐徐的凄凉。

“我说,你要听故事吗?”蹲在地上,李承道转过头扬起脸,对着身后默默不语的李恽。

“二兄的故事从来不简单”李恽也蹲下来。

“那你听不听?”李承道早就转过来头,那样扭着头不舒服。

“听啊,反正现在也没事”扶着那犁,李恽没有拒绝。

无论何种选择,最后所选择的道路如何,都不妨碍,李承道于自己多少有些恩情,所以李恽蹲下来。再者说,自己这位二兄,他肚子里的故事也值得一听。

“有私心的,有些事,我一个人在那里琢磨,必然会有所偏颇。所以我曾经问过一个乐观主义者的建议,现在再问问你,作为悲观主义者意见的参考”李承道很直接,一如往常。

“二兄的这价格不谈,至少也要先让七弟验验货吧”

“货不是原装的,你听一听,能给什么价格就给多少吧”懒得你一分我一刀地讨价还价,李承道扶着那把手站起来,于微中沉默一阵,组织了一会儿的语言“怎么说,你可以当做道听途说的故事来听,因为不是我的亲身经历。总的来说,大概算是一个人的心事。是讲一位老人的,时代背景与现在大唐的偏远地区差不多”

“乡野偏村,不靠山不靠水,要土地没有土地,要资源没有资源,村民大多都生活得很苦。其中有一家,兄弟姐妹,应该是四个吧,或者就是五个,不重要。重点是,兄弟姐妹四五个,他们的父亲好像去得早,一家里的男人只有老大与老二兄弟两个。这个时代嘛,家族的伦理观念比较浓厚,所以这家里,老大获得的生存资源要多些。这种状况一直到老大老二成年,几乎是成家的年纪”

本书首发于看书辋
本章已完成! 保媒大唐 最新章节第二百四十六章 故事,网址:https://www.xbqg9.net/31/3172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