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国民素质教育(2)(1/2)
作品:《民民小说大学》第四十七章国民素质教育(2)
“教之”听起来美丽动人,但它有一个容易被人们忽视的重大的本质问题,那就是拿什么来教育国民?这是教育的关键的关键!教育出现的理由应该是下面两个:
(1)满足人的崇德的需要。
(2)觉悟人类明必须进步。
教育应该有以下特点:
(1)教育行为应该是国家的系统的事业,而不应该停留在师傅带徒弟的“游击”方式上。
(2)仁知有德,仁知缺一不可,教育应该传递传统美德,教授各种新知识。
但有少数教育工作者喜欢照本宣科、陈词滥调。教育特点第一点,是综合论语有关各章得到的,即可以认为是孔子的意思。明:没有贬低师傅带徒弟、私塾等“游击”方式的意思。
你知道“有教无类”是一句单独的话语,那么这个“教”和“类”的含义你就要慎重对待好吗?传统的理解“教”是不了了之的,而“类”是指的教育对象不固定,即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拎“十条干肉”来就“悉心教导”了。请问你的这样理解经过孔子的认可了吗?是孔子的意思吗?如果没有经过孔子的认可,那么石还有更好的理解的!
想过教育教学的要素了吗?
教育教学四要素:
(1)教学硬件——设施设备如校舍、场地、教具和经费等,即经济基础。
(2)师资——教育教学者,如教师、校长、后勤人员等。
()教科书。如教材,课程设置等。
(4)教育对象。
孔子的这个“无类”是多么好啊!不但是指第四要素的“无类”,更是指第三要素教科书的“无类”!即作为学校和教师传递一切人类社会明成果。原则:雅正。即传播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孔子为什么要这一句话?论语作者为什么要从孔子一生所讲过的无数的话语中记录这一句?孔子作为教育家,是在陈述教育教学的义务:传播知识、推进明!
但是孔子作为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具体的老师,和我们现在任何学校的教师一样,只是一个专业教师,而他的学校和现在的任何学校一样都分科分类进行教学,但是孔子的教育教学理想就是对现代化的教育教学现状的预见,大家看我们国家开展的所有学校综合起来不就是实现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吗?——传递一切明成果!只有这样解读论语中孔子的“有教无类”,才能对现代社会释放其最大的正能量!理解孔子为什么孜孜不倦修订经典了吧?——按真善美原则制作教科书!这是从教育视角出发观察而的出的结论。
如果要找一句同样简单的话语来代替孔子的“君子不器”的话,那就是:思想不器!思想不器才是孔子“君子不器”的真正含义。所以首先要强调教育教学的动机是什么?是启发人的思想、开启人的智慧。
有人在杞人忧天,怕人的思想活跃起来而作乱,甚至拿高科技犯罪等事实来证明,而在论语里,孔子充分相信明的力量,唯有仁者和知者才更能做到团结与合作!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理解的不同,仁者往往从道义的角度,而知者往往从利益的角度,而可怕的人只是那些既不懂得按道义行事,又分不清利益利害愚蠢的人!
这样的施教动机用通俗的话来就是不存心用施教来忽悠甚至蒙蔽人!这是施教者的基本德性。
有了这样的基本德性而施教实际忽悠了人,属于无能之教育者。从论语而知孔子对于教育教学与经济与老百姓富裕而明的关系具有全面而清醒的认识。一方面从总体而言,教育教学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另一方面,从具体而论,又不一定,比如颜回是孔子眼里的高才生却“屡空”!比如教育教学与生产生活相脱离。
无论是从总体还是从具体来讲都要正确处理好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即教育教学工作也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事业。而孔子将“教之”是排在“富之”之后的,即意识教育教学要能够为生产、生活服务。所以,儒家儒学要做到两个研究两个服务:
两个研究:(1)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儒家的看门本领。(2)研究全天下的所有学术学问。即开展各种科学研究。
两个服务:(1)为生产即经济服务。(2)为生活服务。
好了,也就是,石承认儒家儒学有惟我独尊的资格了!儒家惟我独尊的自豪感来源于两点:(1)教育家和教育学。研究教育的学问和普及教育,在百家中好象就只有儒家了。(2)包了百家学问的饺子。它开办学校传一切正当学问。孔子这个儒家的鼻祖的理想就是今天国家的教育局面。大家看教育教学是不是事业化了?学校教育是不是包了学问的饺子?但封建社会搞的独尊儒家儒术是什么玩意儿?完全失去了惟我独尊的资格和自豪感。
第一、几千年,一直还都是孔子的私塾教育。第二、传的只是四书五经,仁义道德,生产与经世的知识几乎为零。所以,造成封建社会凡是尊孔尊儒必定败落的现象!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一个人博学就是他包了各家学问的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民小说大学 最新章节第110章 国民素质教育(2),网址:https://www.xbqg9.net/38/38799/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