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商贸代表团(2/3)

作品:《铁幕降临

一边吧。”

最终,马西以美国国务院的名义与明国商贸团团李多恩签下《马西魏策华~盛顿协议》。

双方一致同意遵守自由贸易法则;双方同意互派商务代表;公民在对方境内免受宗~教迫害;双方表示尊重移民自由,华人在美国入籍与欧洲人同等待遇;双方公民都可以到对方的政府公立校求,并享有最惠国国民待遇。

签下协议之后,魏策带着两个随从留在华~盛顿,负责组建大明驻美国商贸处。

李多恩、许楠莹、马嘉义带着商贸团乘坐远洋轮船跨过大西洋,来到了欧洲。

欧洲目前正处于战争之中。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将近两年,英、法、土耳其与俄国两方打得是天昏地暗、血流成河、惨无人寰。

克里米亚战争,英法不遗余力的支援土耳其,其主要原因一是不让俄国将手越伸越外,二是因为土耳其市场全面向英法开放,土耳其每年进口英国工业品达四百万英榜以上。对英国来说,为了土耳其这庞大的市场,干什么都是值得的。

大明商贸团也在欧洲大肆购买钢铁原料、机械产品,以及其他工业品。在英法两国签下的订单达到一千万两白银,这让英国、法国政府相当兴奋。目前明政权还只是占据台湾一隅,如果明政权控制全部中国,那贸易额就会到达怎样的水平!

英国政府、法国政府主动提出了对明援助计划,但遭到代表团婉言谢绝。最终英法两国也与大明商贸团签下友好合作协议,表示尊重自由贸易原则,同意互派商务代表。

大明商贸团周游欧洲城市,一路签下大笔商务合同订单,最终来到了德意志邦联议会所在地法兰克福。

德意志邦联是在1815年成立的一个松散组织。邦联设有议会,以奥地利帝国代表为主席。邦联组织松散,各邦保持完全的主权。但普鲁士与奥地利经常明里暗里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

在1855年,奥地利帝国是地跨中欧、南欧和东欧和东南欧部分地区的大帝国。领土包括现在的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尼亚、克罗地亚、北意大利、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和波兰的加利西亚等广大地区。

普鲁士王国原先是一个小邦国,挑头组建德意志关税同盟,利用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埋头紧追工业革命的步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了足进步,普鲁士也一举成为欧洲五强之一。

法兰克福郊外,美因河河滩上到处都是枯萎的芦苇丛。

李多恩扛着猎枪兴致勃勃的骑在马上,六只野鸭被绳索串挂在马鞍后面,这些全都是他打猎的成果。

和李多恩一起打猎的是俾斯麦普鲁士王国驻法兰克福邦联议会大使。俾斯麦的马鞍后面也有五只野鸭。

俾斯麦先生的护卫托马斯.沃纳骑着马紧随在两人的后面。

托马斯是老汉斯的儿子。李多恩到达法兰克福之后,在托马斯的引进下,与俾斯麦来了一次打猎之旅。

“砰~”一声枪响,一只野鸭栽倒在灌木丛中。

“枪法不错!”李多恩赞了一句。

俾斯麦收起枪,吹了一声口哨。

一群猎犬立即向野鸭栽倒的地方奔去。不一会儿,其中一条猎犬叼着野鸭跑了回来。

俾斯麦坐骑马鞍后面的绳子串上又多了一只野鸭。

今天收获颇多,俾斯麦感觉已经尽兴,“休息一下吧!”

托马斯在河滩旁边的干地选了一出空地,铺上了油布、毡毯,李多恩和俾斯麦一同坐了下来。

闲谈了几句,俾斯麦忍不住问了个问题,“最近看了几本明末传教士撰写的札记。我有些疑惑,为何中国每隔两三百年就会发生王朝更迭的现象。难道中国的政治家就没找到一条让国家久稳固的方法?”

俾斯麦这几年一直在思考普鲁士的强盛之路。他博览群书,想从中获得借鉴。

“国家稳固,需要处理调节好三个方面的利益关系。一是王权,一是贵族地主阶层,一是平民。”

李多恩事先早就做好了功课,他娴熟的用德语说道,“可悲的是,或者是王权过于贪婪,或者是地主阶层控制不了自己的贪欲。”

李多恩列举崇祯年间的事实,“地主不愿意交税,平民没钱交税,王权没钱养兵,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鞑靼人兴盛起来。”

俾斯麦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你们现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李多恩毫不含糊,“定制宪法,用法律划分好各自利益,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俾斯麦那日耳曼人特有的冷峻面庞微微有些动容,“是啊,帝国也想持久,必须做好分权、分利!”

俾斯麦本是保守派,坚定维护专制主义,对欧洲如火如荼的革命运动一直持坚决镇压的理念。但李多恩的这一席话让他深有所感,普鲁士要想强盛,一统德意志,也得做好分权、分利,弥合各个阶层的分歧。

俾斯麦向李多恩问了许多问题,详细了解了远东的情况。通过谈话,他再次确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铁幕降临 最新章节第一百五十一章 商贸代表团,网址:https://www.xbqg9.net/4/4093/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