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 宅心仁厚的林大鑫(2/3)

作品:《崛起1892

笔亲书的“正大光明”匾。

林大鑫听过这个匾的背后躲有密建皇储的“建储匣”,清朝皇子之间篡夺皇位的明争冷战相当激烈。为了缓和这种抵触,自雍正朝开端采用机密建储的措施,即天子生前不公然立皇太子,而机密写出所选皇位继续人的书。一份放在天子身边,一份封在“建储匣”内,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后。天子逝世后,由顾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储匣”,和天子秘躲在身边的一份对照验看。经核实后发布皇位的继续人。

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帝,都是按此制度登上宝座的。到了清朝后期,由于咸丰天子只有一个儿子,同治天子没有儿子,这种机密立储的措施才失往其意义。

林大鑫看着“正大光明”匾,不禁想到自己假如登基称帝。自己以后是不是也得像清朝的那几位天子那样办,林大鑫现在的儿子就有好几个了。

林大鑫摇了摇头,把这个想法抛出脑后,现在想继续人的问题还有些早,还是接下来筹备吸收全部大清地盘。打算登基称帝的事情吧!

吸收全部大清地盘应当没有什么难度,大清战斗力最强的1镇新军,4个镇的武威军已经都回顺自己了,6个镇的北洋军,李鸿章也表现将会并进定北军,在山西省内的定武军个镇,也在自己便宜岳父袁世凯的带领下,选择回顺定北军。

这样一来大清就剩下各省总督手里的一些新军了。可这些各省自己组建起来的新军,在练习和设备上,照比大清朝廷直属的1镇新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至于和战斗力冠尽全球的定北军相比,就更不用什么了。

那些大清的总督识时务最好,假如敢选择逆流而上,林大鑫也不介意多一些大清的殉道者。

林大鑫走到了乾清宫正殿宝座的前面,尽不客气的坐了下来。然后对着正殿内的王宏军道:“怪不得那么多人想要坐这个地位,坐下来果然很舒服。”

王宏军笑着道:“校长。看来我们可以筹备您登基称帝的事情了。”

林大鑫摆了一下手道:“不着急,等我表哥带着人进京之后。登基的事情自有他帮着忙活,我们现在重要的任务,是把大清各个省份彻底把持了。这样吧,给各省的总督发一封电报,署名就用定北王的名义,让他们迎接定北军吸收各省的防务和部队,再让这些总督都来北京城一趟,我要和他们商量一下国体的事情。另外给吴佩孚发个电报,让定北军总顾问部派遣部队,吸收大清各省。”

王宏军点头道:“是,校长!我马上派人往办,不过那些总督会诚实的让我们定北军吸收他们的地盘和部队吗?另外要是那些总督不来北京城怎么办?”

林大鑫冷笑了一下道:“有不识时务的,那就不用客气了,告诉吴佩孚直接用武力解决,发电报让那些总督来北京城,别忘了在电报后面加上一句话,假如这次不来,以后就没有机会来了!”

林大鑫给各省总督的电报很快就到了各省总督的手中,在南京的两江总督刘坤一,接到了林大鑫发来的电报,就召集了自己的幕僚进行切磋。

此时的刘坤一已经身染重病,根本无法下床行走,要不是有林大鑫麾下药厂生产的西药,可能刘坤一连公务都办不了,不过现在刘坤一只能把幕僚们召集到自己的病床前。

刘坤一在太平天国骚乱期间参加乡勇团练,参加江忠源系湘军征讨太平军,其后因带领湘军立下战功,而由廪生逐级升为教谕、知县、知州、知府、广东按察使及广西布政使,后又提升为江西巡抚,直至两江总督。

刘坤一的出仕过程和很多其他汉族督抚,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类似,都是身作儒生不满太平天国之乱而参与处所乡勇,进而因战功而被擢升为处所大员的典范例子,是大扫除了林大鑫和李鸿章,最有权威的一位总督。

刘坤一倚在床头,一边咳嗽一边对幕僚们道:“咳咳咳——林大鑫在北京城发来的……咳咳咳——发来的电报,诸位先生有何意见?”

刘坤一最为信任的幕僚易顺鼎苦笑道:“大人,现在北京城已经在林大鑫的把持之中,太后和皇上也已经成为了林大鑫的囚徒,李鸿章李大人已经公然支撑林大鑫登基称帝,加上山西省的袁世凯也投奔了林大鑫,朝廷最有战斗力的1镇新军即是全部回顺了林大鑫。现在大清朝基础上就要消散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属下认为我们两江,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吧!”

刘坤一咳嗽了几下,接着问道:“咳咳咳——其他几位先生有什么意见?”

其他几名刘坤一的幕僚互相看了看,都表现目前的形势,还是别和林大鑫硬抗了,毕竟全部两江只有大清新军第14镇、第15镇、第16镇,这个镇的新军,加起来不过6万人,就算把两江各地的近10万巡防营都加上,面对壮大的定北军,也就是一点麻烦而已。

刘坤一又急促的咳嗽了几下,叹气道:“事已至此,老夫也无力回天,给林大鑫发电报吧,我们两江三省,我刘坤一愿意回顺他,咳咳咳——不过老夫已经没有几天可活,就不往北京城了,请他体谅。”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崛起1892 最新章节第五百三十章 宅心仁厚的林大鑫,网址:https://www.xbqg9.net/6/642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