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剑宗四代两起落(1/2)
作品:《那年那蝉那把剑》其实张雪瑶说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可以简单归结为节的崛起之途。
道门最初的三清大真人在日后被尊称三大道君,位列众祖师之上,居于道祖之下,节祖师即是上清大真人,也是上清大道君。
如果将节划分为四个时代,大致可以分为起初的上清大道君时代,最为鼎盛的上官仙尘时代,夹缝中求生存的公孙仲谋时代,以及当下初显中兴消的徐北游时代。
上清大道君时代由上清大道君立宗起始,至许麟为止,绵延近千年,虽然持续时间极长,但这段时间中的节却大体维持着一成不变的态势,那就是偏安于东糊十六岛,致力于在卫国发展根基。
到了许麟为宗主时,卫国已经是节的囊中之物,卫国五大世家的子弟多为节弟子,两者共为一体⌒了足够的底蕴本钱之后,许麟顺理成章地生出了眺望中原的心思,于是节联手同样不甘偏安东南一隅的道门,开始暗中谋划布局,镇魔殿和进凌空堂也就是在那时开始发展壮大。
可以说许麟是上清大道君时代向上官仙尘时代的一个重要过渡,此时的节不逞一时之快,行动克制,目标明确,正如今日的鬼王宫,出手即是有所谋求,甚至可以与道门虚以为蛇,因此很快就成为让其他宗门生畏的后起之秀,但那时候的节仅仅是消能在天下之间有自己的声音,而非像道门的千年复兴大计那般志要登临天下◎此,此时的节和道门并无太大矛盾冲突。
只不过地位骤然拔高后,节内部发生了巨大改变,以上官仙尘为首的少壮派开始抬头,他们反对许麟的必,跃跃欲试地想要争取中原的一席之地,随着上官仙尘的逐渐崛起,首徒和宗主之间的矛盾愈发不可调节,最终发生了那场弑师之战。此战结果是许麟身死,上官仙尘正式升座节宗主,节开始进入上官仙尘的鼎盛时代。
平心而论,上官仙尘于剑道而言,的确无可指摘,可是作为节宗主而言,却未必如此。
刚愎自用的上官仙尘成为节宗主之后,立刻抛弃许麟“徐徐图之”的策略,说出了那句日后名动天下的豪言,“恃三尺青峰,当横行天下”,由此引出了上官仙尘渡海登岸屠灭龙城等数个宗门之事,此时的节由积蓄实力转为心向天下。
但上官仙尘这种凭借武力欲要在中原分一杯羹的做法,自然而然地遭到了道门的反对,在击杀摩轮寺寺主和玄教教主之后,节和道门这对一起藏于幕后算计他人的“黑手”终于反目,上官仙尘大战道门掌教紫尘,节第一次败于道门之手,这才有了上官仙尘二十年内不得踏足中原半步的约定。
二十年后,上官仙尘应大竹宗皇帝之邀前往东都,平定萧煜叛乱,而此时的道门则是站在了萧煜一边,节和道门再一次站在了对立面上。
于是就有了那场震动天下的太庙之变,大竹宗皇帝率领文武百官于太庙祭祖祭天时,萧氏父子在道门的支持下发动太庙之变,扶持大郑皇室的节与支持萧氏的道门直接交手,上官仙尘单人单浆斩三位峰主,最后惜败于道门掌教,同时也是节第二次败于道门之手。
此时的节虽然连败两次,但并未伤筋动骨,而且纵观节上下,看似是上官仙尘一意孤行,实则是节选择了上官仙尘。
正是因为这份节的意志,节在连续失败两次之后,仍是没有选择收手,而是选择不撞南墙不回头。
如果说道门和节的前两次交锋,只能算是小规模的局部争斗,那么接下来的第三次交锋,则是全面开战,且不死不休。
道门老掌教紫尘飞升之后,上官仙尘也随之踏足飞升境界,只是他选择暂不飞升,而是选择以在世神仙之姿态睥睨世间,号称一人即半个节,甚至让经历了一场青尘叛宗而元气大伤的道门都不得不暂避锋芒。
节由此登上巅峰。
可即使如此,在挟大势而来的萧煜和道门面前,上官仙尘仍是孤木难支。
人力不敌天数,上官仙尘扛过了天劫,却没能扛过萧皇的天子之剑,最终还是身死道消。
豪赌才能豪取不假,可更多时候豪赌也意味着输一次便是倾家荡产。
上官仙尘死后,节满盘皆输,卫国和三十六岛失守,节与道门的第三次交锋以节彻底失败告终此,上官仙尘时代结束,道门“叛徒”节被彻底剿灭。
大齐立国后,道门和朝廷的矛盾逐渐显露,道门自信认为已经彻底铲除节,事的些许余孽不足为虑,于是不再注意节,而是将精力转移向朝廷。
不过令道门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节余孽”公孙仲谋就像一颗种子,在朝廷和道门两座大山对峙的缝隙间,已经悄然生根发芽,而且还在顽强生长。
由此,节进入公孙仲谋的复兴时代。
论剑道修为,公孙仲谋不如上官仙尘,可要是论合纵连横的权谋之道,上官仙尘不如自己这位弟子远矣。
公孙仲谋逃出碧游岛时,几乎是一无所有,可他硬是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让节再次出现在道门和朝廷的视线中。
与曾经的节相比,此时的节就像一株君子兰,当种子破土而出时,收敛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年那蝉那把剑 最新章节第九十一章 剑宗四代两起落,网址:https://www.xbqg9.net/61/61921/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