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尘埃落定(1/2)

作品:《民国风云

更新时间:2013-08-26

发生在文化界的事情,石远顾不上理会,他有更重要的事情。

拿下库伦,繁杂的事务更多。

库伦城内还有敌对势力需要清查,这个工作很明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政变日中,有部分倾向独立的封建王公逃进了位于库伦附近的俄罗斯人军营。阿嘎如了解情况之后,马上督促俄罗斯人,交出在政变日中逃入俄罗斯军营内的所有蒙古人。

俄罗斯人拒绝了阿嘎如的要求,阿嘎如马上以停止对俄罗斯人补给进行威胁。

俄罗斯人驻扎蒙古,享受的是太上皇般的超规格待遇,库伦政府的军政首领乔巴山奉俄罗斯人如同至亲,自然不会短缺俄罗斯人的给养。在这种环境之下,一贯骄傲自大的俄罗斯人更加的纵情声色,俄罗斯人对于断绝给养没有任何防备,营内从来就没有隔夜之粮。

得到阿嘎如的回复之后,俄罗斯人大怒,立刻在军营中整军备战。

阿嘎如不甘示弱,一边命令军队进逼俄罗斯军营,一边让石远出动军机对俄罗斯人进行威慑。

驻扎在蒙古的俄罗斯人总人数大概万人,逼近俄罗斯营地的阿嘎如军队人数则是超过两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俄罗斯人的对面有蒙古人步步紧逼,头上有石远的飞机盘旋威慑……

俄罗斯人最终选择了屈服,用逃入俄罗斯人军营内的300余名倾向于独立的蒙古王公及其家属,换取了阿嘎如的补给。

至此,在库伦的政变日之后,阿嘎如的军队共逮捕了近万名分裂分子。

按照石远的想法,对这些分裂分子的处理工作要注意分寸,要“只诛首恶,从者不论!”。阿嘎如有不同意见,在阿嘎如看来,造反这种事,就是标准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特殊时期,特殊对待。

俄罗斯人交出这些分裂分子之后,阿嘎如快刀斩乱麻,把这些分裂分子区别处理,所有的女性全部分配给在战斗中表现优异的阿嘎如麾下战士,所有身高在一米以上的男性,全部执行枪决。

对此,石远没有提出不同意见。个人的权利很重要,但是国家利益更加重要,当个人权利和国家利益出现冲突的时候,石远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国家利益。

交出300余名叛军及其家属,俄罗斯人只换来了一天的给养:两头在交火中阵亡的马匹和一堆土豆……

俄罗斯人抗议阿嘎如的吝啬,对此阿嘎如表示:可以对俄罗斯人进行补给,但是俄罗斯人必须全部退出蒙古;如果俄罗斯人继续驻扎在库伦,蒙古方面不仅不再提供任何物资给俄罗斯人,而且会在两日内对俄罗斯人的营地发动武力清除……

这就是最后通牒了……

面对阿嘎如的强势,俄罗斯人选择了忍气吞声。

人在屋檐下是不得不低头,人在枪口前连心都要屈服。

阿嘎如发出最后通牒的次日,俄罗斯人撤离蒙古。

看着混在俄罗斯人队伍中的石亮等人,亲自驾机“护送”的石远半点高兴的心思也没有。

……

库伦的社会秩序需要恢复,这个工作更是旷日持久。

阿嘎如通电蒙古回归中华的次日,北平政府就表示将派员前往蒙古接收。

阿嘎如对这种“摘桃子”的行为嗤之以鼻!

1920年,在俄罗斯红军的帮助下,外蒙古叛军击垮了驻扎在外蒙古的中国北洋军队。

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北洋政府)发表严厉声明,拒绝承认外蒙古-独立,但由于当时中国陷于内战剿匪中,北洋政府没有派军队收复外蒙古。

外蒙古宣布“独立”和建立“蒙古国”消息传到内地,一时间舆论大哗,包括内蒙古王公在内的国内各民间团体、民主党派纷纷发表宣言,反对蒙古王公贵族分裂祖国的倒行逆施,谴责苏俄对中国外蒙古的武装占领。

1922年苏蒙签定一份协约,苏俄率先承认外蒙“独立”。

1924年6月,乔巴山推出“蒙古人民共和国”,最高权利属于大呼拉尔,不设总统,平时由政府处理国务。11月第一届大呼拉尔会议在库伦召开,允许苏联驻军,制定仿苏“宪法”,改库伦为乌兰巴托,北洋政府及民间人士感到不能容忍,希望出兵或借助英、美、日出面干涉。

以曹琨和吴佩孚为首的北洋政府对外蒙事件十分恼火,但鉴于忙于内战剿匪,国力不张,只发表了措辞严厉但无实效的政府声明,对外蒙-独立不予承认。

外蒙古地区在苏联的扶持下非法独立,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中国朝野的一致抗议。鉴于此,苏联一方面派重兵保护“独立”,并与外蒙古签定互助协定,大规模驻军外蒙古。

北京政府的实权人物曹锟和吴佩孚早就对外蒙古闹独立十分恼火。

在蒙古-独立的过程中,整个中华的全部军阀,大多只是嘴上恼火,口头抗议。只有东北的张雨亭对俄罗斯人破口大骂,并且准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风云 最新章节第三十章 尘埃落定,网址:https://www.xbqg9.net/7/7438/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