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洋人(1/2)
作品:《民国风云》更新时间:2013-08-27
参谋部已经越来越有样子,从风城和蒙古间的物资调动,再到石远麾下部队的整编,全部由参谋部预先做计划,然后再把计划下发部队执行。
当然,现在的计划并不完美,依靠德国人为主体的参谋部,还是习惯性的按照德国国情考虑问题,做出的计划难免会有些偏差,在军事物资的调动中,甚至出现了枪支和子弹不配套的失误。
石远不以为意,反而进一步增大参谋部的权利,不仅仅坚持让参谋部计划风城和蒙古之间的军事物资的调动,而且把石远麾下部队的换防调动同样交由参谋部计划。
石远毫无保留的信任获得了德国人的忠诚,在石远麾下的德国人对石远感激涕零。在约翰·费德勒送来的第二批人手中,石远特意要求送过来这些德国人的家属,和家属们在远东地区团聚,这更令石远麾下的德国人感恩戴德。在这些德国人和国内的电报往来中,这些德国人对石远充满了美誉之词。
在这样的赞誉之下,约翰·费德勒送来的第三批人手中,首次出现了德国现役军官。虽然第三批人手尚未到港,但是石远对这些人充满期待。
参谋部的存在,大大减轻了石远的军务压力,使石远有更多的机会处理其他事务。
今天就是如此,石远听取了段大根的简报之后,就驱车前往涿州,找尤吉了解相关事宜。
涿州已经大变了模样,风城往涿州之间的公路路基已经整修完毕,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上,有一半的路面正在铺设水泥,另外一半则是供行人行走。路旁使用铁皮油桶做屋顶的民房越来越少,茅草房则已经消失不见。
石远在涿州大肆推行制度化管理,涿州官员的存在感很低,他们不得不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提高民生上,只有这种时候,鲁子文他们才能感受到百姓对他们的拥戴,这种感觉虽然不如“一言决人生死”威风,却明显令人更加愉悦。
相对于公路和民房的变化,更令石远欣慰的百姓们精神面貌的改变。
石远清楚的记得,当初大太太带石远回娘家时,路上看到的百姓表情:石远当时鲜衣怒马的在路上奔驰,路上的百姓有些畏缩的在路旁让道。百姓们大多面露菜色,显然营养有点不良。他们看向石远车队的眼神没有仇恨也没有羡慕,大多面色木然、神情冷漠,看起来就像游戏中的nc,呆滞而又僵硬。
现在的百姓就不同,和以前的看不到希望不同,他们的生活已经有了盼头。有了盼头人就有精神,就有活力,这种活力就会通过他们鲜活的面容表现出来。
路边的百姓还说不上衣着光鲜,但是已经没有了衣不遮体的情况。已经是11月份,虽然没有下雪,天气已经颇为寒冷,拜石远和阿嘎如大规模交易所赐,路上的行人大多头戴皮帽,身上都有一件皮袄,下身则是在石远治下非常流行的工装裤;也有百姓身穿没有军事标志的四色迷彩,这些军服都是石远部队淘汰下来的服装,虽然衣服上大多都有五颜六色的补丁,但是穿着军服的百姓明显要比其他穿皮袄的百姓更加神气一些。
不管是穿皮袄还是军服,不管衣服上有没有补丁,百姓们都衣冠整洁,衣服都浆洗的干干净净。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百姓们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的变化,以前穿都穿不暖,哪里有精力考虑衣服是不是干净?
看到石远的车队过来,百姓们虽然一样会避让,但是他们的表情中已经有了艳羡,更有人对车队挥手表达善意……这令石远颇为欣慰,无论如何,自己总算在这个时代中有了一丝自己的印记。
涿州军营门口,尤吉有些忐忑的等待石远到来。
涿州的军营现在已经建设完毕,军营设置在涿州西北部,军营四周有大约4米高的围墙和十米高的了望台,这些设施最大限度的隔绝了那些不怀好意的目光。
军营内的建筑大多都是一层,都是砖瓦结构,虽然低矮但是给人感觉非常踏实。
石远的车队来到涿州军营门口,尤吉就上了石远乘坐的猛士,车队绕过门前的影壁墙,驶向军营深处的指挥部。
军营内非常整洁。道路都用红砖进行了硬化,路边栽种有高大的树木,虽然现在的树干上都是光秃秃的,但是可以想象等到夏天的时候,这里一定是绿荫蔽日。
路上不时有军官带领部队列队经过,战士们都扛着铁锹、铁钎等建筑工具,看样子是要出去参加劳动。
石远就表扬:“尤吉,你这个军营建设的还是不错!”
尤吉就有点脸红:“这些树都是以前申团长种的,我这也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石远就笑:“那也不错,你现在好好保持,以后也能给你的后人留下个乘凉的地方。”
尤吉就嘿嘿:“放心吧师长!现在军营内栽满了,我就到军营外去栽……不仅仅栽树,我还命令部队经常出动,修整下那个已经没用的老城墙、帮百姓修缮下水利设施什么的。”
石远惊奇:“张能耐啊!跟谁学的?”
尤吉惭愧:“以前我在石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风云 最新章节第三十二章 洋人,网址:https://www.xbqg9.net/7/743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