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扩编(1/2)
作品:《民国风云》离开海军基地之后,石远一路向南,巡视各军驻地情况。
负责天津地区防务的第三军军事主官已经换了人,尤吉率领第九师奉命攻入山西之后,在第九师的基础上加上山西的五个警备旅组建了第六军,尤吉就任第六军军长,原第六师师长耿满晋升第三军军长。
尤吉虽然带走了第九师,第三军的实力通过补充还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目前第三军在三个师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独立旅,再加上驻扎在大沽口的炮台守备部队,全军人数近四万人,从人数上算只比关冷的第一军人数少一些。
天津是北方少有的大城市,第三军虽然负责天津地区的防务,总部却不在这里,而是设在保定。
风城是石远的通知核心,石远体系所有的精华都在风城地区,风城的安全自然是重中之重。风城驻有空军和空降兵一师、二师以及独立一师、独立二师两个蒙古师,保定驻有第三师和两个独立旅,涿州驻有成飞的装甲兵,这三个地区正好形成一个三角地区,可以确保风城的防御安然无忧。
蒙古地区阿嘎如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定下来,蒙古人本来就是兵民不分,得到石远大力支持的阿嘎如更是放手扩军。短短一年之内,阿嘎如麾下拥兵十万,基本可以确保蒙古地区的防务。
关冷的第一军已经基本全部撤回察哈尔,成飞的装甲兵扩编成第五军撤回涿州驻扎。
石远很重视技术兵种的发展,陆军的装甲兵自然会受到石远的重视。成飞的装甲兵之前装备的第一代战车全部都是26战车,这种战车只生产了不到50辆就不再生产,转而开始生产以34为基础研制的第二代战车,这种战车在风城内部就被称作“26式战车”。
26式战车定型之后就开始全力生产,目前生产能力还是不足,每月的产量不到30辆,预计等到设在邯郸、赤峰、太原等地的拖拉机厂建成之后,战车产量会有一个较大提升。
军部提出的目标是月产150辆战车,这样的话,每个月都能装备一个战车师。等石远手中有五六个战车师的时候,石远有信心碾压这个时代所有的势力,包括国内的军阀和各国洋人,
目前第五军全军人数一万三千人,装备26式战车125辆,其他各式车辆五百余台,这是石远手中最强悍的陆军力量。
成飞部队以前装备的战车全部转交给了察哈尔的第一师,这样关冷的第一军就成了石远麾下第一支装备战车的普通步兵部队。关冷的第一军驻地靠近蒙古,还要负担起一部分对苏俄的防备任务,第一军的实力必须要加强。
石远放心大胆的加强第一军实力,还引起了鲁子文等人一度的不安。这个时代的军阀,背叛、倒戈等等事件层出不穷,鲁子文等文官就担心关冷他们长期领兵在外会不会尾大不掉。
石远倒是没有这方面的担心,军队科技化程度越高,对于后勤的依赖性就越强。石远治下目前的核心工业,全部集中在风城地区。各地的驻军从被服要食品全部都要靠风城补充,更不要说更加重要的各种子弹、炮弹、油料、设备了……
先不说石远和各军乃至各师军事主官大多都是过命的交情,就说和石远交情最浅的李鸣钟,换装之后的李鸣钟第四军装备的全部都是风城制式武器,且不说需要大量油料和零件供应的汽车、摩托车,就连子弹和国内军阀都是不通用的,如果脱离了石远的后勤供应,等李鸣钟打完了军属军火库里的三个基数子弹炮弹,他就等着去饿着肚子跑步拼刺刀吧……
到那个时候,各种各样的先进武器反而会成为拖累,仍不舍得仍,留着却又打不响……
石远麾下开始装备26式战车还引起了亲密伙伴德国人的注意,德国人虽然限于《凡尔赛条约》不能生产重型武器,但是德国人并不介意增加这方面的技术储备力量。
军部开始研发26式战车的时候,就有部分德国工程师参与,26式战车对于德国人来说并不是秘密。26式战车定型生产之后,约翰通过威廉表示想派部分工程师和技术工人到风城实习,在提高风城生产能力的同时也好熟悉这种战车的性能特点。
自从石远开始大规模开设技术学校之后,石远手中并不缺乏技术工人。技校大量学生毕业之后直接加入风城的各种工厂,有力的支撑起风城的工业生产,部分老工人的技术经过进修也越发的精湛。石远已经推出了自己的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体系,以保证治下的技术工人有良好稳定的待遇。
纵然是不缺乏技术工人,石远也没有拒绝约翰的提议。虽然让德国人参与生产会让德国人了解26式战车的弱点,但是石远有信心用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来弥补这个漏洞。
不管约翰有没有小算盘,也不管以后石远麾下的部队会不会和德国人兵戈相向,石远都想尽快扶植起德国人,只要德国人能在欧洲的后院点把火,石远的压力就能小得多……
从保定再往南走,以河南、山东两地流民为基础组建的第七军驻地在山东惠民,李鸣钟的第四军驻地在河南安阳。
河南山东两地历来民风彪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风云 最新章节第五章 扩编,网址:https://www.xbqg9.net/7/7438/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