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黄泉路(1/2)
作品:《民国风云》第五十七章黄泉路
纵然针锋相对,谈判也仍然继续进行下去。<>
石远不觉得意外,事实上,如果日耳曼人不先讹诈一下,那才真的意外。这帮洋鬼子一贯以文明自居,却丝毫不顾自己的体毛还没有退干净。
一个国家想要得到尊严就要有受人尊严的实力,没有实力还想受到尊重,那就只能是痴人说梦。
现在的洋人们也会顾及法律和公约,但是只限于“文明人”之间。对于华人,对不起,你的国家不够文明,所以文明的规则不适合你。这也算是另一个版本的普世价值观。
包括日耳曼人也一样,现在日耳曼因为战败受到列强的联手欺压,所以才会坐下来谈判,放到十年以前,对不起,谈判什么的从来不在考虑范围。
约翰?费德勒不尴尬,谈判本来就是这样,能进行讹诈那就讹诈,讹不成再好好谈。
好好谈就行,风城和毛瑟公司的谈判正式开始。
谈判持续了5天,石远只参加了前三天,然后就不再参与谈判,整个谈判就交给蒲文君和鲁子文负责。
因为张汉卿来了。
张汉卿住在法租界32号路,石远前来拜访张汉卿,张汉卿似乎忘记了大帅的吩咐,和石远聊个痛快以后,约定明天再去石远的驻地考察,先给了石远一个委任状。
张汉卿委任石远为东北军第一师直隶六旅少将旅长,驻扎涿州。作战序列隶属于第一师,第一师师长是李景林,石远的直隶六旅虽然挂了第一师的牌子,却不需要去找李景林报道,也就是说石远完全就是第一师的“纸面力量”。
张汉卿话里稍微流露出来点意思,石远马上就完全明白。
聪明人说话不需要说太透,石远自然是聪明人,明白张汉卿的意思以后,石远就和张汉卿天南地北的瞎聊。
张汉卿这个人有点不务正业,从小没有经历过摸爬滚打,算是生活在半个象牙塔之中。他本人非常迷信日本人的军事实力,对日本人甚至有点敬畏,这也是后来他在“918事变”中下令不抵抗的自身原因;至于外因自然是凯申公在918之前的连续两道训令,“918事变”发生时,凯申公确实没有命令东北军不抵抗,但这之前的这两道训令里,明确指出对于日本人的挑衅行为,“要予以忍让”。
石远提醒张汉卿注意,日本人对东北渗透的太厉害,这已经有了严重的隐患。如果有一天日本人骤然发难,那么东北军很难抵挡。
张汉卿也知道日本人对关外渗透的厉害,但是张汉卿不相信石远对于日本人的判断;张汉卿认为,日本人现在在东北势力已经极大,占据了很多矿场,开设了几十家公司,日本人现在已经是需要什么就有什么,没必要再使用战争手段来获得利益。
石远不同意这一点,跟张汉卿仔细分析日本的现实情况,又仔细分析了日本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并且详细解释了日本人的大陆情节,和作为岛国的狭隘思想,这不仅仅没有引起张汉卿的重视,反而使张汉卿对于日本人的实力更加畏惧。
话说三遍淡如水。
说过就算,既然张汉卿不相信,石远就不再废话,转而聊起这几天的局势。
这几天北平风云变幻,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东北张大帅已经做好了进入关内接收北平的准备,日本人通过满铁公司向张大帅承诺,会给东北军提供一定的帮助,以扶持东北军在北平站稳脚跟。同时英国人和美国人也都找到张大帅,英国人承诺会给东北军提供武器援助,以求获得在华北地区的最大利益;美国人则是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美国驻北平公使表示,如果张大帅愿意接受“门户开放”的政策,那么美国人可以向张大帅提供一定数额的无息贷款或者直接援助。
张大帅草莽出身,自然懂得权衡利弊,浑水摸鱼;东北军尚未进入关内,张大帅已经拿到了超过3千万大洋的军事援助。
七月25日,东交民巷发生惨案,当天东瀛国内就派两艘军舰前来施加压力,28日在津河口炮台发生军舰同炮台官兵对射事件,守军死伤十余名。
日本人占了先手!
......
下午石远回到交通旅馆,谈判已经接近尾声,双方已经敲定了大概的框架,石远会向毛瑟公司提供技术支持,不仅仅是现在的武器,以后也会有其他方面的技术支持,毛瑟公司的谈判人员本来不肯相信风城的技术实力,到目前为止,日耳曼人仍然认为:风城研究出冲锋手枪只是一时运气,风城并没有持续开发武器的技术储备。
直到风城拿出最新制造出来的高精度步枪和消音器,毛瑟公司这才相信风城的技术能力,勉强同意风城的合作要求。
毛瑟公司将向风城提供人力和机器支持。现在的日耳曼正处于严重的通货膨胀中,工厂纷纷关门,工人大量失业。大多数人生活拮据。据说连去喝酒都要先付钱,免得喝完以后啤酒的价格就会翻倍。
风城要求引进大量的德籍熟练工人、高级技术人才、教师、研究人员等等,只要是在日耳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民国风云 最新章节第二十七章 黄泉路,网址:https://www.xbqg9.net/7/743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