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何处落脚(3/5)

作品:《恋千年

咸平县建启圣禅寺,供奉佛牙舍利,加封永安为紫衣僧守护。

到了宋神宗熙宁初年,王安石变法,任用沈括为管理全国财政的最高长官——三司使。熙宁三年,沈括受王安石的委派到各地视察“变法“。一日,沈括来到咸平县,知县刘子先陪他到各处视察,当路过一处较小的寺院时,刘子先对沈括说:“这座寺庙里有一肢佛牙,十分奇异。“

沈括对此很感兴趣,便和刘子先敲开了寺门。取出佛牙来观看。只见佛牙大两指许,淡黄色。沈括等人顶礼膜拜后,起身细观,佛牙竟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飒然涌出,不计其数,有的飞上天空,有的坠落入地。沈括等人试图用手接之,以细察,但落入手中的静寞无声,不及细察,已从手指间透过;有的滴落在僧人床塌上,似有滴水之声,待近前观时,已透下。沈括于是用“光明莹彻,灿然满目“来形容眼前的奇景。沈括把这次奇异的见闻记入他所著的《梦溪笔谈》第343条,属于“神奇门“类。

沈括回京后,将咸平佛牙的事,告诉了王安石。王安石惊异之余,便有意要拜瞻这肢神奇的佛牙。此时的王安石位高权重,当有人听说王安石有心瞻礼佛牙的消息后,便有人将咸平佛牙进献到宰相府,即东府。太子灵踪塔出土的佛牙的跟部有墨书小楷“东府“二字,即由此而来。

“东府佛牙“的消息不胫而走,朝中的大臣们纷纷前往东府瞻观,一日早朝结束,嘉王赵頵提出要到东府去瞻拜佛牙。王安石闻听,诚惶诚恐,当即表示立即派人送往嘉王宫。

嘉王赵頵是宋神宗赵顼的亲弟弟。是王安石所要依仗的势力,所以王安石对赵頵求见佛牙的要求,满口答应,回府后,立即令人用檀木盒装了,送进嘉王宫。

赵世昌京师求佛牙说:

再说汶上县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出土的佛牙及佛舍利,人们从瘗藏佛牙舍利的石匣的铭文中得知:“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

原来,赵世昌是宋神宗赵顼的堂兄弟。赵世昌是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的玄孙,而宋神宗赵顼和嘉王赵頵则是北宋第二位皇帝、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的玄孙。在进入庙堂祭祀祖先的时候,赵世昌拥有同宋神宗并肩而行,共同参拜赵氏祖先的特权。

按照北宋的制度,皇族是要被分封到全国各地为侯的,并且是世袭制。赵世昌即是继承了洋州侯的爵位,其封地在中都县。

赵世昌信奉佛教,当得知嘉王宫中有一肢佛牙的消息后,便在进京省亲时,向堂弟、嘉王赵頵求取佛牙及舍利,嘉王当即应允,亲自安排亲事官孙政带着赵世昌到嘉王宫的佛牙阁迎取。这一天是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

佛牙舍利能这么轻易被赵世昌请出王宫,除了他的特殊身份外,还有一层不为人知的政治背景。宋神宗继位时,北宋已建国一百多年,全国的僧尼数量比宋初增加了很多,寺院也相应地增加到四万所。另外,还有贵族私建或侵占的许多功德坟、寺。这些寺院都拥有相当数量的田园、山林,得到豁免赋税和徭役的权利。于是寺院经济极为富裕,他们还兴办起长生库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业。

宋神宗当政期间,因年荒、河决等灾害频繁发生,国家需用赈款,开始发度牒征费。这一权宜之策,后来长期执行,数量渐增,至使寺院经济与政府财政间的矛盾,日益加重。使佛教在北宋统治集团内部惭惭失去了过去的重要地位。

佛牙舍利被迎到汶上后,赵世昌和宝相寺僧人按照《涅盘经》上的记载,严遵佛言法则,起塔十三层,以示佛祖之灵骨的踪迹就在此塔。

宝相寺要建太子灵踪塔的消息传出后,画工、银匠、石匠、泥瓦匠齐集宝相寺,至元丰四年,金棺、银椁、石匣等皆已打造完成,费时八年。

又过了三十年,一座高十三层,达41。75米的太子灵踪塔终于建好了,它耸入云端,岿然屹立。

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整整三十八年过去了,赵世昌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佛,能做的事都做了,这项功德之举终于周全地完成了。

塔,作为佛祖遗体的象征,四周建起供信徒们礼拜祈祷的寺庙,因此塔就成为佛教寺院中最重要的宗教建筑。这些塔与中国传统的建筑亭、台、楼、阁相结合,创造出新的风格,成为我国特有的高层建筑。从此后,太子灵踪塔上,祥云缭绕,佛光显现,灿然夺目;太子灵踪塔下,善男信女,流星般奔来,虔诚地围赡绕念……

好,王木木理清了“佛牙”与曹王赵頵的关系,王木木又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曹王赵頵近期的表现了。

曹王赵頵在他九岁时,当然,那时候他不是曹王,他什么都不是。那时,赵頵和他的二个哥哥赵顼和赵颢一起随着父亲赵曙的登极大宝,入住了皇宫,且一住就是21年。其间经历了改朝换代,大哥当上了皇帝,大哥又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运动,而在这场变法运动中,赵頵和二哥赵颢一起别无选择地倒在他的祖母曹太皇太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恋千年 最新章节第179章 何处落脚,网址:https://www.xbqg9.net/7/7707/175.html